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煜的詩 > 長相思·云一渦

長相思·云一渦

[五代]: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長相思·云一渦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束盤起的發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顏色的上衣配上輕盈的羅裙,不知為何輕輕皺起眉頭。

獨自站在窗邊,風聲和雨聲交雜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兩兩的,這漫漫的寂寥長夜叫人怎么辦才好。

注釋

長相思:此詞調名在曾慥《樂府雅詞》中作《長相思令》。

云:指婦女蓬卷如云的頭發。

一緺(wō):即一束。一說緺,讀為guā,意為青紫色的綬帶(絲帶)。這里指飾發用的紫青色絲帶。元薛惠英《蘇臺竹枝詞》中有句:“一鳳髻綠如云,八字牙梳白似銀。”

玉:這里指插在女子頭上的玉簪。梭:蕭本二主詞中誤作“梳”。梭,原是織布用的梭子,這里用以比喻玉簪。

淡淡:指衣裳的顏色輕淡。

衫兒: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稱衫子或半衣。

薄薄:指衣裳的質料輕薄。

羅:絲羅,這里指用絲羅制成的裙子(下裳),即羅裙。

顰(pín):皺眉。黛: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

黛螺:《龍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畫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稱螺黛。因其用來畫眉,所以常用以作婦女眉毛的代稱。

相:指雨聲和風聲,相互應和,交織一起。

參考資料:

1、楊敏如 .南唐二主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 ,2003

長相思·云一渦創作背景

  這首詞應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當時“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的他,作為南唐后主,生活在奢華的宮廷之中,并沒有過多的憂心事。他經常去關注宮廷之中男女之間的情感,因此詞中多反映了帝王生活中宮廷歌舞宴樂的盛況和男女情愛。

參考資料:

1、詹幼馨 .南唐二主詞研究:武漢出版社,1992

2、詹安泰.離騷箋疏李璟李煜詞校注花外集箋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長相思·云一渦鑒賞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云一緺,玉一梭”兩句,分寫女子發式、頭飾之美,用語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兒薄薄羅”,續寫女子淡雅衣著,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艷麗和氣質高雅。雖只寫衫裙,而通體所呈現的一種綽約風神自可想見。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于淺白中見新意,于細微處見匠心。

  “輕顰雙黛螺”,寫到這位淡妝女子的表情。輕皺雙眉,似乎蘊含著幽怨。相思懷人之意,于此隱隱傳出,并由此引出下片。這一句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容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輕”字頗有分寸,它適合表現悠長而并不十分強烈的幽怨,且與通篇輕淡的風格相諧調。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寫到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秋風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傷秋,更何況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單寫風,也不單寫雨,而寫風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凄苦。但是作者覺得這樣的環境烘托仍然不夠,于是風催殘葉、雨打芭蕉,“簾外芭蕉”似乎也有淚滴,秋意不僅更濃,秋思也已更苦,“三兩窠”,又隱約讓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長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長,原只因其一歡一愁。最后一句仿佛是女主人公發自心底的深長嘆息。這嘆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點到即止,不作具體的刻畫渲染,反添余蘊。聯系上片的描繪,不僅使人聯想到,這位“淡淡衫兒薄薄羅”的深閨弱女,不僅生理上不堪這秋風秋雨的侵襲,而且在心理上更難以禁受這凄冷氣氛的包圍。

李煜簡介

唐代·李煜的簡介

李煜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后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 ? 李煜的詩(81篇)

猜你喜歡

和武公望雪梅五首

宋代廖行之

臘殘春到無多日,留得清芬伴傾椒。

卻放東風吹凍裂,遣渠堤柳又新條。

曉發沙城由東山間道薄暮始達宣府

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

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

元代丁鶴年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何處晚來成誤認,風簾竹影月窗梅。

詠逸民十一首 其七

元代趙孟頫

汪汪千頃陂,不為人濁清。道周言行表,蕩然無得名。

誰言牛醫兒,乃是人中英。當時無間言,后世流德聲。

陳使君招飲粵秀山是日聽詞人歌陳喬生新制曲有懷喬生

唐代張喬

城里高山翠作窩,使君呼酒我能過。一泓如鏡梅妝映,萬井凝脂柳帶拖。

雨后更宜浮月飲,風前偏喜醉仙歌。更傳樂府教人唱,獨客相思愁奈何。

次前人越州鹿鳴宴

宋代趙抃

郡國秋闈吁俊辰,行修經治以名聞。芳筵縹緲開三島,大樂諠嘩徹五云。

高桂折香期月窟,祥星垂彩應天文。集英唱第麻衣脫,得志無忘賢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