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孝祥的詩 > 木蘭花慢·送歸云去雁

木蘭花慢·送歸云去雁

[宋代]:張孝祥

送歸云去雁,淡寒采滿溪樓。正佩解湘腰,釵孤楚鬢,鸞鑒分收。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只有樓前流水,伴人清淚長流。

霜華夜永逼衾裯,喚誰護衣篝?今粉館重來,芳塵未掃,爭見嬉游!情知悶來殢酒,奈回腸不醉只添愁。脈脈無言竟日,斷魂雙鶩南州。

木蘭花慢·送歸云去雁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云歸雁都已經遠去,給我留下的只是這嫩寒時節的滿天秋色。解佩分釵,臨別互贈信物,鸞鳥銅鏡也一人一半。凝情遙望去路,只見遠樹含煙,織成一片離憂。自己滴不盡的眼淚,只有樓前的溪水與之相伴長流。

秋深夜濃,寒霜降落,衾被不耐嚴寒,有誰替我整理衣篝。回到同住的舊館,想起你還沒離開的時候,落花不掃,只是在院子里嬉戲游玩。如今只知心情煩憂時以酒澆愁,卻不知這酒百折回腸,不能醉人反而讓人多添幾分惆悵。整天默默無語,只希望能化為鳧鳥飛去與你相聚。

注釋

佩解:分別時解佩相贈。

釵(chāi)孤:指分釵留別。釵,兩股笄并為一起,是首飾的一種。

鸞(luán)鑒:飾有鸞鳥圖案的梳妝鏡。

衾裯(qīn dāo):寢時覆體之具。衾,大被。裯,帳。

衣篝(gōu):薰衣用的竹薰籠,篝,竹籠。

爭見:怎見。

殢(tì)酒:病酒,困酒。這里指借酒消愁。殢,困倦。

竟日:整日。

雙鶩(wù):雙飛的野鴨。

南州:泛指南方州郡。

參考資料:

1、林音.《婉約詞三百首注析》.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232

2、李國強,白冬雁.《歷朝送別憶舊詩·踏莎行卷》.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178

木蘭花慢·送歸云去雁創作背景

  張孝祥早年在客中曾與一位李姓姑娘相識并同居.且于紹興十七年(1147)生子同之。由于孝祥與李氏并無正式婚姻關系。只得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另娶表妹時氏為妻。而李氏以學道為名返回她的故鄉桐城。這年重九前夕.孝祥在建康(今南京)送走李氏及年已十歲的同之后.無法排遣內心痛苦的感情折磨,寫下此詞。

參考資料:

1、林音.《婉約詞三百首注析》.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232

木蘭花慢·送歸云去雁鑒賞

  上闋開篇以秋景寄托離情。那在云中歸去的大雁,就如同離別的李氏已經遠去,此時佇立在溪樓上的詞人,望著滿眼秋色,感覺到了淡淡的寒意,這寒意既是真實的初秋感覺,也是因離別而引起的內心感受。后三句追憶惜別,解佩分釵,相戀的兩個人互贈信物,依依惜別。其中“鸞鑒分收”四字化用南朝徐德言和其妻破鏡各留一半的情景,暗示破鏡難再圓的悲劇結局。

  “凝情望行處路,但疏煙遠樹織離憂”兩句寫詞人在情人離開后所見所想。他靜默地站立在原地,遠望著吞沒了情人背影的長路,被淡淡疏煙、樹影籠罩。詞人用“織”字形容煙影交錯的景象,靜態中表述出一種動態,離憂仿佛詞人的內心一般綿軟,讓人不忍觸碰。無法挽留情人的詞人,只能看著那樓前默默長流的水,獨品傷悲,靜靜地流淚。“伴人清淚長流”一句,把流水寫得善解人意,這種移情入景的手法,表面寫水多情,實際上是在影射詞人為情所苦。

  在此后,詞人開始預想沒了戀人陪伴的生活。以往秋深霧濃時,總有伊人為他打理衣服被衾,可如今再也不會有人記起這些了。“念粉館重來”,詞人舊地重游,昔日二人嬉鬧的地方,如今塵埃滿院,只剩下他一個人在她殘留的香氣中尋找記憶了。這里詞人欲寫苦情反寫蜜事,以今日的“無”來反襯往昔的“有”,離別對比,用筆曲折,相思的苦痛如娓娓道來。

  “情知”兩句為詞人以己之情揣度昔日戀人此時的心理,想象著她也和自己一樣正被別愁深深困擾,只能借酒來澆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酒喝得愈多,思念愈是干回百轉,折磨詞人。戀人所去之地浮山在江北,而張孝祥所居之地在東南,二人雖然彼此牽掛,卻遙遙相隔不能在一起。所以詞人“脈脈無言競日”,看著雙宿雙飛的鳧鳥黯然銷魂,遙想“南州”(暗指李氏居住的地方)。

  整首詞有景有情,有現實有回憶,也有預想,筆觸柔情細膩,直敘中亦有傷懷,平常而不流于呆板,婉轉搖曳,情深款款。

張孝祥簡介

唐代·張孝祥的簡介

張孝祥

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 ? 張孝祥的詩(545篇)

猜你喜歡

送龍門宗人殿鳳山始祖墓還里

明代何文繪

衣冠禮拜出名家,嶺海重開寶樹花。聚會獨逢清夜月,淹留卻憶舊時華。

銀河遠帶龍潭水,霄漢光浮鳳嶺霞。回首故鄉思雨露,年年三月泛仙槎。

贈張濆榜頭被駁落

唐代趙嘏

莫向花前泣酒杯,謫仙依舊是仙才。
猶堪與世為祥瑞,曾到蓬山頂上來。

中書侍郎傅公挽詞 其二

宋代范祖禹

洛社瞻賢躅,書筵繼老成。聲容陪夙昔,論議想平生。

節與盤山峻,名隨沇水清。草堂空舊隱,松月為誰明。

返照

明代林光

返照千林酒一卮,晚山剛對弄雛時。眼中觸處成真樂,身外浮名總不知。

元亮貧來還乞食,堯夫老去只游嬉。行云流水無窮意,老樹精應不作疑。

贈秀卿 其四

清代孫原湘

屈指春光到畫闌,玉郎車馬上長安。歸期縱說相逢早,隔歲先愁欲別難。

夢雨愿隨行李去,淚珠偷共燭花彈。才人標格知多少,不似伊家耐細看。

山中逢巨蝶

陳振家

一蝶飛來大似窗,遭逢狹路意倉惶。輕搖兩翅摧黃葉,閑轉雙睛泛綠光。

頓覺腥風奔面頰,倒抽冷氣縮肝腸。歸來疑慮總難析,遮莫逍遙漆吏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