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岑參的詩 >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唐代]:岑參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長的渭水東流不休,什么時候能流到雍州?

請帶上我的兩行熱淚,向著遙遠的故鄉奔流!

注釋

渭州:隴右道有渭州,在今甘肅隴西縣西南。渭水:源出渭州鳥鼠山,東流至陜西境入黃河。秦川:今陜西中部地區,此處指長安。

雍州:唐初改隋之京兆郡為雍州,治所在長安。唐代開元元年,復改雍州為京兆府。此處借指長安。

憑:請求。

故園:指詩人在長安的高冠別業。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創作背景

  這首懷鄉之作寫于天寶八載(749)南京出塞途中。作者在西行經過渭州時看見東流的渭水因而思念起自己的故鄉長安,于是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劉開揚.岑參詩選:四川文藝出版社,1986:40

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鑒賞

  這首詩中的感情是“思秦川”,即思鄉,而觸發這種感情的緣由則是“見渭水”。全詩通過寫渭水來寄托自己的情思。

  詩的一開始就以“渭水東流去”點出題目“見渭水”;而“東流”又暗含詩人“西行”之意。因渭水東流,經過自己的家鄉秦川一帶,對于遠離家鄉的詩人來說,自然要觸動對家鄉的思念,故有第二句“思秦川”——“何時到雍州”。這句不直寫自己思鄉,而是通過流水來寫,不直說自己何時歸故鄉,而說渭水“何時到雍州”,語意極委婉。而且,這里不用直陳語氣,卻用反問語氣,與白居易《億江南》詞中“何時更重游”,與韋莊《浣溪沙》詞中“幾時攜手入長安”等等詩句一樣,都表現出一種癡情的期待和盼望,從而把思鄉之情表達得更為深沉。通過這種委婉深沉的含蓄的語氣把“思秦川”的“思”傳達出來。“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兩句承接上文,以自己的所為寫“思”。詩人本不能返回故鄉,卻將兩行熱淚灑向河水,讓河水帶回故鄉。寄去的是熱淚,寄托的卻是深情。如果說“渭水東流去”的“流”,僅僅是水流,是詩人之所見,是觸起鄉思的一個外界因素,那么,“寄向故園流”的“流”就不只是水流,它所流去的已不只是河從而是詩人的一片深情,因而就已不只是所“見”,而是所“思”了。詩人急切地詢問“何時到雍州”的原因在這里也就找到了答案,即詩人要讓河水帶去自己對故鄉的懷念。

  全詩寫西行途中因“見”而“思”的一個片斷,看來很偶然,但出于詩人內心情思十分深厚,任何事物部可以觸發它;而每經觸發,它都會十分強烈地奔瀉出來,因而又是必然的。詩中就是通過這一剎那所思表現了對故因的一片深情。這首詩的語言樸素自然,不假修飾,是從詩人心中流出,顯得極為真摯深沉。

岑參簡介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猜你喜歡

同徐茂吳游白岳信宿紫霄樓 其二

明代佘翔

北斗天高不可從,靈巖壁立翠重重。松間此日來雙鶴,云里何年駐六龍。

短褐朝元隨羽節,空山采秀躡仙蹤。日斜笑倚盧敖杖,谷口西風落暝鐘。

移竹

宋代辛棄疾

每因種樹悲年事,待看成陰是幾時。

眼見子孫孫又子,不如栽竹繞園池。

步虛詞二十三章 其十四

沈鍊

軒黃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過蓬萊島,曾上凌云臺。

非無遠游意,自多塵世哀。眷風回玉管,夜月隱金罍。

與施仁夫、潘湛鈞、吳載耀三位南菁老同學于施府茶敘即席感賦二首 其一

孫俊在

春風舊夢渺如煙,來去難逢故友賢。六載同窗承化雨,蒙恩菁校感心田。

自詠絕句

宋代陸游

遠游索手不?糧,薪米臨時取道傍。

今日晴明行亦好,經旬風雨住何妨。

送秦主簿赴仁和

宋代范祖禹

我思適吳越,懷古意如何。

太伯振高風,仲雍揚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