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青衫濕遍·悼亡

青衫濕遍·悼亡

[清代]:納蘭性德

青衫濕遍,憑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愿指魂兮識路,教尋夢也回廊。

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判把長眠滴醒,和清淚、攪入椒漿。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簿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圓密誓,難禁寸裂柔腸。

青衫濕遍·悼亡譯文及注釋

譯文

想到你,淚水就將我的青衫衣襟打濕!你對我的真情和關慰,點點滴滴我又怎能忘記呢?半個月前你還帶病而強打著精神做事,當時你剪燈花的聲音現在還仿佛留在銀燈邊。回想起來,你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子里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冷冷的幽暗的靈柩里,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了凄涼。我愿意為你的靈魂指路,讓你的魂魄再一次到這回廊里來。

你我近在咫尺,正一樣地消受著這夕陽晚照下的荒原凄景。我愿用我的熱淚和著祭祀的酒漿把你滴醒,讓你又活轉過來,可又怕你醒來后繼續為我傷神,你定然會說:你書生命太薄,應該多多保重,不要再耽于兒女情了!但我卻記得你我曾有過的密誓,現在想來那誓言真的難以實現了,想到這一切又怎能不叫人肝腸寸斷呢?

注釋

扶病:帶著病而行動做事。

銀釭:銀燈。古代以油燈照明,貴族大家多用銀制燈臺,故稱銀釭。

玉鉤斜:隨代葬埋宮女的墓地。《陳無己詩話》:“廣陵亦有戲馬臺下路號玉鉤斜。”這里是指亡妻的靈寢所在地。

判:同“拚”。此處甘愿之意。周邦彥《解連環》:“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椒漿:即椒酒,以椒實浸制之酒,多于元旦飲用。這里是指祭奠之酒漿。

幽泉:墓穴,代指亡妻。

將息:保重、調養之意。

怨粉愁香:粉香,代指女人。怨粉愁香是喻指男女間的恩怨私情,這里借指與妻往日的濃情密意。

青衫濕遍·悼亡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十六年(1677)六月,時盧氏已亡故半個月。盧氏的早亡使納蘭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詞人為了寄托對亡妻深深的哀思,故作下此詞。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田萍注解.納蘭詞全集鑒賞.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13.04:31-33頁

青衫濕遍·悼亡鑒賞

  這首詞,是納蘭容若的第一首悼亡詞。

  上片“青衫濕遍”第一句就表明了詞人悲痛的程度。眼淚把他的衣服都浸的濕透了,這是怎樣的一種悲痛,又是怎樣的一種凄涼,才能把衣服都濕透。“憑伊慰我,忍便相忘。”憑你對我的一片真情和安慰,我又怎能忍心把你忘記呢。這開頭的兩句就把全詞的那種哀傷的基調奠定了。“半月前頭扶病,剪刀聲、猶在銀釭。”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妻子逝世的時間才只有半個月。半個月前,她還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眼前,帶著病在燈下,強打著精神做事。而今卻是陰陽兩隔,空留自己獨自在回想。“憶生來、小膽怯空房。到而今、獨伴梨花影,冷冥冥、盡意凄涼。”回憶起你從前生性膽小,連一個人在房間都害怕,可如今你卻在那冰冷幽暗的靈柩里,獨自伴著梨花影,受盡凄涼。這幾句體現了詞人對亡妻的摯愛以及對其濃烈的思念之情,于是詞人把自己滿腔的愁懷,全部都寄托在夢幻中,希望亡妻能認識回家的路,到夢中與自己相聚。

  下片仍是抒發了詞人的哀婉深情。“咫尺玉鉤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殘陽”,這里作者猜想,此時的你,一定也和我一樣,“一般消受”這肝腸寸斷之苦了。“咫尺”兩字有“近在咫尺卻遠在天涯”之意,似有東坡“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之態,然而后者還能“相顧”,前者卻是天人永隔了。

  至此詞人對其妻子的思念達到了高潮,可以看出他是如何瘋狂的思念著亡妻,竟然幻想著用眼淚去喚醒她和自己相見。“怕幽泉、還為我神傷。道書生薄命宜將息,再休耽、怨粉愁香。”在這里詞人的筆鋒一轉,站在妻子的角度想,又怕長眠地府的妻子還在為自己神傷。定會說,書生你太命薄,應該自己多多保重,不要再耽誤于兒女情長了!最后一句“料得重圓密誓,難盡寸裂柔腸。”詞人記得夫妻倆所有的密誓,但是那些誓言已經不能夠實現,想到這真是令人肝腸寸斷。這整首詞里字字句句都滲透了詞人對亡妻刻骨銘心的思念,也看出了詞人那種凄楚的心境。而納蘭的詞風的婉麗凄清也正是來自于他們夫妻二人的情深意長。“青衫”、“銀釭”、“梨花影”、“回廊”、“玉鉤斜路”、“蔓草殘陽”、“清淚”、“椒漿”等凄淡無聊的意象,在詩里組接成一幅完整的藝術畫面,讀來更是讓人令人蕩氣回腸。這些意象大都是一種憂傷的感覺,透出一些悲涼的氣氛,單看這些詞,一種凄清感就撲面而來。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畫梅為章次公成之題四首 其一

曹家達

鶴唳四山應,花開月有棱。朔風殘臘鼓,微雪上元燈。

沙磧晨逾靜,煙光夜不凝。待招仙子下,遠在最高層。

題吳子和山水

明代張以寧

今代高人張師夔,繭紙畫出紫陽詩。青山娟娟洗宿霧,綠樹粲粲含朝曦。

孤篷高卷在沙腳,一叟獨坐閒支頤。返思前夜風雨惡,滿蓑白雨飛淋漓。

無題為映南賦六首 其五

徐兆瑋

海蜃樓臺變幻多,桐華消息易傳訛。斂身艷笑驚釵燕,入骨愁絲縛繭蛾。

鎮日天臺春有主,小風古井水無波。燈窗同聽瀟瀟雨,還想吳音一闋歌。

送陳文是掌教南海兼寄諸里友

明代陳子壯

吾土之官易,同年感舊勞。宿名留乙榜,真卷貴儀曹。

不倦云中翼,相從海上濤。心知賢弟子,多有妙音操。

西湖留別

唐代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翠黛不須留五馬,
皇恩只許住三年。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寓滇陽寄京中友人

郭登

霜重梧桐葉漸飛,淺黃欺綠上荷衣。

鱸肥江上秋將晚,酒熟山中客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