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許渾的詩 > 姑蘇懷古

姑蘇懷古

[唐代]:許渾

宮館余基輟棹過,黍苗無限獨悲歌。

荒臺麋鹿爭新草,空苑島鳧占淺莎。

吳岫雨來虛檻冷,楚江風(fēng)急遠帆多。

可憐國破忠臣死,日月東流生白波。

姑蘇懷古譯文及注釋

譯文

行舟經(jīng)過姑蘇古城,舍舟登岸,憑吊古臺,初登臺基,放眼眺望,只見殘磚敗瓦間禾黍成行,斷壁頹垣上蒿草叢生。

爭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據(jù)莎草、筑巢棲息的水鳥在四周棲息游蕩。

山雨將至?xí)r,登臺憑檻,一切都那么凄涼,楚江上面在風(fēng)雨中的遠帆更是讓人心下情緒低落。

吳越戰(zhàn)爭時候,忠臣伍子胥慘遭殺害,吳國也被滅國,真是令人唏噓不已,急風(fēng)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東而去,消失在天際。

注釋

宮館余基:指姑蘇陳跡。

倚棹過:言舍舟登岸,憑吊古臺。

黍苗:禾黍

忠臣:指伍子胥。

參考資料:

1、廖元度.《楚風(fēng)補校注 (上冊)》: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8

姑蘇懷古創(chuàng)作背景

  姑蘇,即姑蘇山,春秋吳王闔廬始于山上建臺,在其子夫差時竣工,人稱姑蘇臺,其臺橫亙五里,夫差曾在臺上備宮妓千人,又造春宵宮,為長夜之飲,越國攻吳,吳太子友戰(zhàn)敗而焚之。后人常借吟詠姑蘇臺來抒發(fā)對吳越爭霸歷史的感喟。此詩就是許渾舟行經(jīng)過姑蘇,登臺吊古所作。

參考資料:

1、張崇琛.《中國古代作家作品研究》: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 ,2002

姑蘇懷古鑒賞

  姑蘇,即姑蘇山,在今江蘇蘇州市,春秋吳王闔廬始于山上建臺,在其子夫差時竣工,人稱姑蘇臺,其臺橫亙五里,夫差曾在臺上備宮妓千人,又造春宵宮,為長夜之飲,越國攻吳,吳太子友戰(zhàn)敗而焚之。后人常借吟詠姑蘇臺來抒發(fā)對吳越爭霸歷史的感喟。此詩就是許渾舟行經(jīng)過姑蘇,登臺吊古所作。

  首聯(lián)敘登臺。上句以平敘之筆直接點題,“宮館余基”指姑蘇陳跡。“輟棹過”言舍舟登岸,憑吊古臺。下句“黍苗”承“宮館余基”來,初登臺基,放眼眺望,只見殘磚敗瓦間禾黍成行,斷壁頹垣上蒿草叢生。“黍苗”二字實寫眼前景色,又暗中脫化《詩經(jīng)·黍離》詩意,借古人亡國之哀思,表現(xiàn)自己對人世滄桑的感慨。“獨”字傳神,將獨來吊古那種惆悵情緒寫得極真。“悲歌”即含黍離之悲意。這一聯(lián)以敘事起,以情語接,用一“悲”字奠定全詩感情基調(diào),語言平淡而富有深韻,已然將讀者引入濃厚的思古氣氛中。

  頷聯(lián)以賦筆鋪寫姑蘇臺遺址景象,但景中意蘊深藏。一邊是人去臺空的荒涼闃靜,另一邊則是爭食新草的麋鹿和各據(jù)莎草、筑巢棲息的水鳥。這一聯(lián)遣詞用字極為考究:野鹿、鳧鷗性極警覺,在此棲游,可見荒臺空苑之靜寂;新草、淺莎,當春始發(fā),正見出春機盎然之狀。動詞“爭”、“占”,繪出了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工整的對仗,顯示出詩人匠心獨到之處,這里并置著的人事意象和自然意象,通過精確而富于表現(xiàn)力的形容詞與動詞的修飾連接,把歷史陳跡的死寂與自然生命的生機統(tǒng)一于有機的畫面中,形成強烈的生和死的比差,活生生地逼出人們心中歷史無情、自然永恒的悲情。這一聯(lián)以表面的賦法鋪寫,包裹著深沉的內(nèi)核,詩人充分利用了律詩對偶的特點,以各個意象間強大的張力,造成形象大于思想的藝術(shù)效果,以空外傳音的方式,暗示出作者吊古的情緒。

  頸聯(lián)使用比興手法表現(xiàn)詩人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感受。“吳岫雨來”、“楚江風(fēng)急”看似實寫眼中景色,然而“吳”、“楚”字面,可以引發(fā)歷史聯(lián)想,驚風(fēng)飄絮,雨打浮萍既為國破家亡象征意象,亦可被認為其意味著“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晚唐政治現(xiàn)狀,似此似彼,亦此亦彼,彼此難分。“虛檻冷”是山雨將至?xí)r,詩人登臺憑檻的思緒,是眼前天氣變化造成的,同時它又是詩人懷古而產(chǎn)生的,對時局和個人前途的寒顫情緒。風(fēng)雨中的遠帆,是詩人眺望中所見,亦可視為他在懷古中體悟出的回避亂世、遠身避禍的道理、事實上,詩人“自有還家計,南湖二頃田”(《夜歸丁卯橋村舍》)的想法,正是有感于亂世產(chǎn)生的。

  詩的中間兩聯(lián)寫景,是詩人對傳統(tǒng)詩歌賦、比、興手法的熟煉運用,又見出他對七律這一體裁的得心應(yīng)手,可謂左右逢源,佳句迭出。

  尾聯(lián)照應(yīng)篇首,抒發(fā)詩人歷史無情、自然永恒的感慨之情。“忠臣”,指伍子胥,吳越戰(zhàn)爭時,夫差敗越,越王勾踐求和,子胥力諫吳王不可應(yīng)允,吳王夫差不從,且偏信伯嚭讒言,迫子胥自殺,棄尸江中,后來越國果然擊敗吳國。“可憐”句,是詩人對伍子胥悲劇命運的哀憫感嘆。孔子面對滾滾流水,曾發(fā)出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急風(fēng)吹帆的大江,在滔滔白波中向東而去,消失在天際。人生短促、歷史無情,自然永恒,使詩人思緒萬端。

  此詩以敘事起,以繪景結(jié),中間兩聯(lián)以寫實和象征兼用之筆承轉(zhuǎn)首尾,使通篇圓轉(zhuǎn)流暢,同時又以“獨悲”二字統(tǒng)領(lǐng)全詩,在整個意境空間中灌注傷今悲古的悲愴凄涼之氣,與其五律詩的“高華雄渾”形成迥然不同的風(fēng)格,這種風(fēng)格為后人極推崇,宋人范晞文說:“用物而不為物所贅,寫情而不為情所牽,李、杜之后,當學(xué)者許渾而已。”(《對床夜語》)可見許渾七律,在唐朝詩人中,是占有很高地位的,此詩亦可以證明這一點。

許渾簡介

唐代·許渾的簡介

許渾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

...〔 ? 許渾的詩(411篇)

猜你喜歡

一叢花

清代陸求可

六花堆積滿乾坤,一色更無痕。但分山水高低處,與林廬城郭江村。

蠟屐扶筇,印生屐齒,回首失柴門。

寒食雨中,同舍約游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wù)

宋代楊萬里

若道尋春被雨催,如何隨處兩三杯。

晚晴曉雨如翻手,有底虧儂不好來。

玉山李道會顏則求著福慶觀記以黃谷二十六詠見示用韻以寄 其三

明代鄭真

路轉(zhuǎn)溪灣山更幽,也知天意恊人謀。仙家剩有滄洲趣,畫壁須煩顧虎頭。

次韻謝老友徐絢惠玉二首 其二

傅義

春秋八十憶征程,曾歷崎嶇大不平。腹貯麟經(jīng)虔授業(yè),心源鯉對夙通靈。

卻因家世遭奇禍,誰惜書生是至誠。文字復(fù)能娛晚景,雍容風(fēng)雅重詞林。

代柬謝袁兄

宋代劉宰

漁樵并舍兩相忘,三徑回看久就荒。只有生平真活計,湖光萬頃接山光。

虞美人

清代趙我佩

瀟湘一桁簾波隱。簾外西風(fēng)緊。惜花人瘦不禁秋。料得秋花先要、替儂愁。

紅蕤枕倚釵聲墜。欲醒還成醉。夢回綃帳月初昏。忍見芙蓉巾上、舊啼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