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商隱的詩 >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

[唐代]:李商隱

偷桃竊藥事難兼,十二城中鎖彩蟾。

應共三英同夜賞,玉樓仍是水精簾。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譯文及注釋

譯文

偷桃竊藥是兩件美事,可惜難兩全。玉陽碧城十二樓,曾經幽禁過彩蟾。

本來我應跟三位美女,一起欣賞月光團圈。那華陽觀玉樓,仍然像透明的水精簾。

注釋

宋華陽姊妹:作者在玉陽山學道時暗戀的宋華陽姊妹,均是女道士。

偷桃:道教傳說,謠王母種桃,三千年一結子,東方朔曾三次偷食,被謫降人間。竊藥:《淮南子·覽冥訓》載,后羿在西王母處求得不死的靈藥,嫦娥偷服后奔入月宮中。

十二城:亦作十二樓、十二層城,道教傳為仙人居處,此借指道觀。彩蟾:神話傳說月中有蟾蜍,因借以指月,此指代宋華陽姊妹。

三英:三朵花,指三位女性,即宋華陽姊妹。

水精簾:質地精細而色澤瑩澈的簾子。

參考資料:

1、鐘來茵.李商隱愛情詩解:學林出版社,1997:155-157

2、王明信.濟源古代詩詞賞析: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160

3、鄭在瀛.李商隱詩全集匯編匯注匯校:崇文書局,2015:212-213

4、黃世中.類纂李商隱詩箋注疏解:黃山書社,2009:487-490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創作背景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李商隱到玉陽山去“學仙”,約為四年,這時結識了女道士宋華陽姊妹,也可能因此產生了戀情。詩人早已向宋華陽姊妹發出過自己情愛的信息,但始終未收到宋氏姊妹返回消息,當然詩人仍存有幻想,實現自己的情感愿望,于是在“月夜”重寄自己的相思,因而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陸堅.中華中秋月亮詩詞品讀: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232-233

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鑒賞

  首兩句是詩人心中發出的感喟,一種深情的阻隔,即使近在咫尺,也形同天涯,可望而不可即。先引用兩個典故來喻意,一是用嫦娥偷靈藥得仙人月,來喻宋氏姊妹已飛升成仙,一是用東方朔三次偷王母蟠桃事來喻詩人自己,作者說:但仙、凡兩境界,“事難兼”啊,今夜我只能望著高樓,“彩蟾”被鎖在深閣,城關重重,哪能相見呢?這兩句中“兼”與“鎖”兩詞寫出了人間種種阻隔,心愿與現實總是相違,在情愛生活中同樣如此,對詩人而言,人間無形阻難感受更深了。

  后兩句點出“月夜”,詩人此時此景的想像與感受應是如此的:在這明月皎潔,月光如銀,安詳寧靜的夜晚是多么好的時光啊,如果我們三人相聚于山水亭角之間,開懷言志,情感交觸,共賞明月,然而這僅是一種夢幻和想象了,抬頭一望,我只能出神地仰視一下你們高樓上懸掛的水精簾了。這時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只能是詩人在絕句《嫦娥》詩中寫的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了。

  此詩后兩句在構思上有一個特色,即“應”與“未”對舉,“正”與“反”相合,這更加濃了情深意厚,美事難成的寓意。句中“共”與“仍”也是相反相承的,“共”是美好的意愿,而“仍”卻蘊藏了生活中多少阻礙與不測。看來李商隱是深于情感的,但是否能沖過對于功名之企求,恐怕也只是“玉樓仍是水精簾”了,做人的難度也就在這里。

李商隱簡介

唐代·李商隱的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 ? 李商隱的詩(491篇)

猜你喜歡

唐槐

弘歷

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

送嚴藕漁宮允還梁溪 其二

清代屈大均

珥筆蓬萊久,三年接御屏。人如若耶月,客是富春星。

莫恨蛾眉短,須愁蘭佩馨。金螭東畔立,可許一沉冥。

煙霞洞四首 其四

宋代丘處機

海曲山河洞府低,蓬壺閬苑海東西。仙人玉女時游集,不許桃源過客迷。

送仲猷北歸二首 其二

宋代朱松

欲尋當日故山盟,身世今如海一萍。歸路上心真了了,愁根入鬢已星星。

挽衣共釂東西酒,折柳送行長短亭。念我知君回首處,萱叢菖葉一時青。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

明代蘇葵

強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擲地,如今慚我釜鳴雷。

驅馳莫管青山訝,凋瘵真煩赤手培。王道本來嫌掊尅,曾將阡陌咎誰開。

晏坐信筆二首 其一

陳振家

孤根懸繞托巖屏,寸土得生真福庭。未敢恃才輕命數,豈將俗理詰蒼冥。

溪山久處有清氣,人事多爭損性靈。自落天涯無掛礙,吟魂欲共遠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