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清照的詩 >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宋代]:李清照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譯文及注釋

譯文

漫漫長夜讓人提不起一點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歡,只能在夢里夢見京城,還能認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為了報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兒與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簡便的宴席,雖然菜很一般,酒卻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讓人稱心如意。喝醉了將花插在頭上,花兒不要笑我,可憐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樣快要過去了。

注釋

蝶戀花:商調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 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于宋。雙調,上下片同調,押仄聲韻。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上巳:節日名。秦漢時,以前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見《后漢書·禮儀志上》)。魏晉以后,定為三月三日,不必取巳日。召:召請。

永夜:長夜。懨(yān)懨:精神萎靡不振的樣子。

空:徒然。長安:原為漢唐故都,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認取:記得,熟悉。

報:答謝。

杯盤:指酒食。草草:簡單。

梅酸:代指菜肴可口。梅是古代所必需的調味品。

稱:合適。懷抱:心意。

醉里插花花莫笑:北宋蘇軾《吉祥寺賞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在這里反其意而用之。

可憐春似人將老: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此句暗合此意。

參考資料:

1、平慧善 .李清照詩詞選譯 .四川 :巴蜀書社出版社 ,1990 :58 .

2、陳祖美 .李清照作品賞析集 .成都 :巴蜀書社 ,1992 :89-92 .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創作背景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的創作時間背景在史學界無定論,大多數學者認為當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黃墨谷與陳祖美認為此詞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是她南渡之后于建炎三年上巳節作于建康(今江蘇南京)。

參考資料:

1、黃墨谷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212-1213 .

蝶戀花·上巳召親族鑒賞

  這首詞作于建炎三年,是一首寄寓南渡之恨的力作。

  上片首句“永夜懨懨歡意少”開門見山。南渡以后,清照雋永含蓄的風格,一變而為沉郁蒼涼。上巳雖是傳統的水邊修禊節日,但詞人此時心情不愉,歡意甚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寫長夜輾轉反側,夢見汴京,看到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實不可到,故說“空”,抒寫對汴京被占的哀思和沉痛。

  “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寫今年的自然春色和往年一樣好,而今年的政局遠遠不如從前了。“為報”二字,點明這春天的消息是從他人處聽來的,并非詞人游春所見。實際上是說,今年建康城毫無春意,雖是朝花夜月如故,而有等于無。“宜相照”的“宜”字,作“本來應該”解。“相照”前著一“宜”字,其意似說它們沒有相照,更確切一點,是詞人對此漫不經心,反映出她的憂悶。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承上啟下,點明題旨,透露了女主人公并無心過好這個上巳節日,酸梅釀成的酒,和自己辛酸的懷抱是相稱的。這兩句,貌似率直,其實極婉轉,極沉痛。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這里把“花”擬人化。“花莫笑”,就是不要笑我老大不小還插花,這一層詞意,與末句“可憐春似人將老”緊接,意思是說最需要憐念的是春天也像人一樣快要衰老了。“春”暗喻“國家社稷”,“春將老”暗喻“國將淪亡”。

  《蝶戀花》是一首六十字的詞,這首詞題是“上巳召親族”,帶含豐富的思想內容,深厚的感傷情緒,寫得委婉曲折,層層深入而筆意渾成,具有長調鋪敘的氣勢。寫出作者的國破家亡之恨,寄寓詞人對國家社稷的赤子之情

李清照簡介

唐代·李清照的簡介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 李清照的詩(119篇)

猜你喜歡

七月六下夜月下孤飲作

盧青山

月光入戶欲邀吾,驚吾睡眼撫吾須。我不能飲不能辭,杯盤列列小風池。

我出月色轉熾烈,云中轉出金橘潔。淡宕依回若有語,又羞語切拖云隔。

次游坡亭韻

明代薛侃

元氣周九垓,時闔亦時開。波光涵萬象,耀彼山之隈。

俯視塵寰袖,高陟空中臺。引盼尼山上,千古一顏回。

送文潛歸因成一絕奉寄

宋代呂本中

水天空闊片帆開,野岸蕭條送騎回。重到張公泊船處,小亭春在鎖青苔。

宿隱微山房

元代華幼武

二月蘭舟泊上宮,春云不雨玉壇空。

苔生白石斑斑綠,魚養丹池個個紅。

潢上釣魚得四十九枚戲成小詩

清代李英

偶結西河叟,朝朝駐水濱。誰知麋鹿性,還與白鷗親。

草伏情偏劇,風餐歲更貧。因思游北固,曾作釣鱸人。

慈湖中流遇大風舟危甚食時風止游靈巖寺

宋代張耒

心悸西江浪似山,眼明僧舍一窗閑。

從今要見廬山面,畫作屏風靜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