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吳融的詩 > 子規(guī)

子規(guī)

[唐代]:吳融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子規(guī)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杜鵑放棄了繁華的故園山川,年復(fù)一年地四處飄蕩。

在異鄉(xiāng)鳴叫,鮮血染紅了山上花叢,可春天來到,老花園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涼風,它藏在綠樹叢中聲聲哀啼,夜幕初開,它迎著欲曙的天空肅然鳴叫。

天色漸晚,它在湘江邊凄涼鳴叫,使歸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注釋

子規(guī):杜鵑鳥。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名杜宇,號望帝,后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

國:故國。

委:舍棄,丟棄。

他山:別處的山,這里指異鄉(xiāng)。

苑:古代養(yǎng)禽獸植林木的地方,花園。

草似煙: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煙: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小顆粒。

雨暗:下雨時天色昏暗。

離:分開。

長:通“常”,持續(xù),經(jīng)常。

吊:懸掛。

欲:想要。

湘江:長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日暮:太陽快落山的時候。

凄切:凄涼悲切。

愁殺:亦作“愁煞”,謂使人極為憂愁。殺,表示程度深。

參考資料:

1、雅瑟.《唐詩三百首鑒賞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420-421頁

子規(guī)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吳融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此篇大約就寫在這個時候。

參考資料:

1、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38-1339頁

子規(guī)鑒賞

  舊時有蜀國國王化身杜鵑悲啼的傳說。這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凄苦,臆想出來的故事。此篇詠寫子規(guī),就從這個故事落筆,設(shè)想杜鵑鳥離去繁華的國土,年復(fù)一年地四處飄蕩。這個悲劇性的經(jīng)歷,正為下面抒寫悲慨之情作了鋪墊。

  由于哀啼聲切,加上鳥嘴呈現(xiàn)紅色,舊時又有杜鵑泣血的傳聞。詩人借取這個傳聞發(fā)揮想象,把原野上的紅花說成杜鵑口中的鮮血染成,使用了夸張的手法,增強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這樣悲鳴也不可能有什么結(jié)果。故國春來,依然是一片草木榮生,青蔥拂郁,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guī)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草似煙”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形象生動。這里借春草作反襯,把它們欣欣自如的神態(tài)視為對子規(guī)啼叫漠然無情的表現(xiàn),想象之奇特,更勝過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聯(lián)中,“他山”與“舊苑”對舉,一熱一冷,映照鮮明,更突出了杜鵑鳥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

  后半篇繼續(xù)多方面地展開對子規(guī)啼聲的描繪。不同的地方,持續(xù)的鳴叫,它就是這樣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傾訴自己內(nèi)心的傷痛,從晴日至陰雨,從夜晚到天明。這一聲聲哀厲而又執(zhí)著的呼叫,在江邊日暮時分傳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觸動人們的旅思鄉(xiāng)愁和各種不堪回憶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傷心欲泣。

  從詩篇末尾的“湘江”看,這首詩寫在今湖南一帶。作者罷官,流寓荊南,這首詩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遠離故鄉(xiāng)的痛苦心情。詩歌借詠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鵑鳥啼聲凄切這一特點,反復(fù)著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單調(diào)、死板地勾形摹狀,而能將所詠對象融入多樣化的情景與聯(lián)想中,正寫側(cè)寫、虛筆實筆巧妙地結(jié)合使用,達到“狀物而得其神”的藝術(shù)效果。這是對寫作詠物詩的有益啟示。

吳融簡介

唐代·吳融的簡介

吳融

吳融,唐代詩人。字子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復(fù)三年(903),享年五十四歲。他生當晚唐后期,一個較前期更為混亂、矛盾、黑暗的時代,他死后三年,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大唐帝國也就走入歷史了,因此,吳融可以說是整個大唐帝國走向滅亡的見證者之一。

...〔 ? 吳融的詩(256篇)

猜你喜歡

消寒五集曹遠老命題拈得清字儗循舊例賦詩分贈二十三首 其七 贈冶盦姻兄

清代祝廷華

立功在桑梓,不朽此聲名。湖海詩盈尺,乾坤氣結(jié)晶。

品高尊北斗,才美孕南菁。學識關(guān)天賦,生成骨格清。

送張穆之還鯨山舊居二首 其二

明代何鞏道

駑駘無力自蹉跎,重過龍門感自多。南海甘棠留世澤,西淮流水嘆恩波。

操同清□常依鶴,書寄山陰好換鵝。一奏玉琴江月上,倚流閒聽縣人歌。

偈頌十四首

釋宗杲

青氈本是吾家物,今日重還舊日僧。

珍重圣恩何以報,萬年松上一枝藤。

菩薩蠻 其三 詠榴有贈

清代陳去病

驕陽時節(jié)花如火。猩紅一樹裙兒妒。莫說柳三多。多男算是他。

并刀和露剖。粒粒相思豆。端的費相思。問伊知不知。

送水云歸吳

鄭惠真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哭槐徑弟

宋代薛嵎

孤僻由天性,看山獨展眉。豈無身后慮,猶課病中詩。

泉石寧非祟,蒼旻不可知。平生唯愛菊,增我九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