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望黃鶴樓

望黃鶴樓

[唐代]:李白

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

巖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

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

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

地古遺草木,庭寒老芝術。

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

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

結心寄青松,永悟客情畢。

望黃鶴樓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向東眺望黃鶴山,只見黃鶴山威勢雄偉橫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環繞著白云,中間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陽。

山巒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聽說過許多仙人在這里學習飛身升天之術,一朝成仙飛間蓬萊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來空空蕩蕩。

丹灶早已生出塵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靜無聲,失去了先前的生氣。

地宅荒古長滿了雜草,庭中苦寒,芝術之類的藥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臨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閑逸之致。觀覽奇異遍及各個名山,所見卻都不能與這座山匹敵。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認不再會有客旅情懷了。

注釋

雄雄:氣勢雄偉。

彎跨:跨于空中。

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飛術:仙術,求仙升天之術。

蓬海:即蓬萊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稱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煉取丹藥之灶。

清謐:清靜、安寧。

蹇:句首語助辭。

躋:登。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5-786 .

望黃鶴樓創作背景

  詩作于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其時李白自零陵歸至巴陵、江夏。黃鶴山,即黃鶴礬,又名黃鵠山,在鄂州江夏縣東九里,今武漢市長江大橋南首蛇山。傳說昔有仙人控黃鶴于此,故得名黃鶴山。詩中描繪了黃鶴山的雄偉氣勢與壯美景色。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詩全譯 .石家莊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785-786 .

望黃鶴樓鑒賞

  李白以夸張的手法渲染黃鶴山的雄偉氣勢。開頭先寫山的高大:“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極力形容黃鶴山的威勢,只見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從側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紅日。”遠看去,朵朵白云似乎從山的四周升騰而起,一輪紅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著。波浪般起伏、參差不齊的山巒,一排排凌空橫跨,寬闊無邊;高高聳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顯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詩句,全由首句“東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縱望、側望、環望。整個黃鶴山幾乎全被詩人望遍了。可以看出,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

  “頗聞列仙人,于此學飛術”,正如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所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過。“一朝向蓬海,千載空石室”,人去樓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當年煉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煙埃,玉潭秘清謐”,煉丹的“金灶”,已滿是煙塵和埃垢;注滿玉液之潭,如今已一無所有;整個黃鶴山似乎都被一種清幽寂靜的靜的氣氛所籠罩,一切是那樣的神秘。一片荒涼冷寂的畫面展現于讀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叢生;庭園里,靈芝之類的藥草,已經蒼老枯萎。

  從“頗聞列仙人”至“庭寒老芝術”是第二段,共八句。詩人扣緊有關黃鶴山的傳說,描繪仙人飛升后的荒涼景象。寫法仍從“望”字入筆,但卻已經雜入許多虛無的幻想,濃化了全詩的氣氛。

  從“蹇予羨攀躋”至篇終是第三段。這一段寫由黃鶴山的奇偉和有關仙人的傳說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羨攀躋,因欲保閑逸”兩句,毫無隱諱地抒寫自己的仰慕與欣羨,詩人很愿攀援而上。詩人之所以產生這種感情,原因在于“保閑逸”,亦即保持平靜的心理狀態,過著閑逸的生活。“觀奇遍諸岳,茲嶺不可匹”兩句,與一、二兩段相呼應,說明,盡管詩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黃鶴山卻是無與倫比、無可匹敵的。

  總體來說,此詩經過實際的比較,詩人終于決定把黃鶴山做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從此永遠結束作客他鄉,寄人籬下的生活:這里的“青松”代指黃鶴山,同時也象征看詩人堅韌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覺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鄉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詩人奔波流浪,懷才不遇的一生。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宮詞 其十三

宋代楊皇后

水殿鉤簾四面風,荷花簇錦照人紅。吾皇一曲薰弦罷,萬俗泠泠解慍中。

挽邵處士

明代王汝玉

雅望推鄉里,清風播縉紳。抱才猶未展,赍志竟長淪。

蘭邑溪堂靜,椒峰壟樹新。幽光當不泯,鉅筆勒貞珉。

春郊

宋代呂聲之

勝日游效外,嵐光入眼新。

桃花開萬樹,又是一年人。

贈勤師

宋代蔡襄

勤為浮屠人,形類心不偶。

獨負山林棲,遠犯風塵走。

送許云程大行奉使還瓊為宮保海公營墓

明代王弘誨

清朝耆碩里中聞,敕葬新恩借使君。海上松楸覃雨露,日邊劍舄擁風云。

茂陵遺草歸時奏,庾嶺寒梅到處芬。知是靈均門下客,大招何處擬騷文。

升堂頌古五十二首 其十四

釋懷深

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