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貫云石的詩 > 清江引·立春

清江引·立春

[元代]:貫云石

金釵影搖春燕斜,木杪生春葉。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熱。土牛兒載將春到也。

清江引·立春譯文及注釋

譯文

婦女頭上的金釵搖動春燕斜戴著,樹梢生出了嫩葉。水塘因春天來了開始泛起了波浪,氣溫因春天來了也開始回升。春天開墾土地用來耕作的牛兒也開始耕作了,春天到來了。

注釋

清江引:曲牌名。南曲屬仙呂入雙調;北曲又叫《江兒水》,屬雙調。五句。字數定格為七、五、五、五、七。多用為小令。

金釵: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春燕:舊俗,立春日婦女皆剪彩紙為燕,并金釵戴于頭上,盛裝出游。

木杪(miǎo):樹梢。

火候:本指烹煮食物的火功。這里指氣候溫度。

土牛兒:即春牛。古代每逢立春前一日有迎春儀式,由人扮神,鞭土牛,地方官行香主禮,以勸農耕,謂“打春”,象征春耕開始。

參考資料:

1、(清)蘅塘退士等編.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兩卷版 下:江蘇美術出版社,2014.03:第445頁

2、林嵐主編.元曲三百首 最新修訂圖文版: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1:第117頁

清江引·立春創作背景

  這首小令是貫云石一次赴宴時的應酬之作,因正值立春,為饗賓客,他以“金”“木”“水”“火”“土”為每句第一個字,寫下這首清新自然、充滿生活氣息的小令。

參考資料:

1、陳思思,于湘婉編著.元曲鑒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429頁

清江引·立春鑒賞

  這是一支詠春的小令。描寫立春節氣的到來,萬物欣榮,生機盎然的景象。全曲五句,寫了春燕、春樹、春水、氣候和民俗。這些都是有著春天典型特點的五種事物。

  第一句寫人們游春時的裝束。雖然他只寫了婦女的頭飾,但就從這一點是很難能反映出當時人們在游春時對裝束的講究。“春燕”是古代婦女立春這一天必戴的頭飾。據《歲時廣記》卷八引《荊楚歲時記》記載:“立春日悉剪彩為燕以戴之,王沂公《春帖子》云:‘彩燕迎春入鬢飛,輕寒未放金縷衣。’又歐陽永叔云:‘不驚樹里禽初變,共喜釵頭燕已來。’鄭毅夫云:‘漢殿斗簪雙彩燕,并知春色上釵頭。’皆春日帖子句也。”婦女頭上的金釵也有做成燕形的叫“燕釵”。也有用金銀紙或絹帛剪成燕形戴在發上稱為“幡勝”,也可互相贈送,這種風俗唐宋時就已有了。燕屬玄鳥,春分而來,秋分而去。所以燕子是春天的像征。這句雖然是寫婦女的頭飾,但作者用了“影搖”和“斜”兩個詞形容婦女們輕盈、搖曳的步態,“斜”字讓春燕真的要隨著春風飛起來了。這兩個詞讓這句頓生生機活了起來。

  第二句描寫春天的草木。“木杪生春葉”寫草木的欣欣向榮。古人有“春到草木知”的名句,樹梢上長出了嫩葉,這一筆寫出了春的活力。第三句寫春水,春天來了,春風吹化了冰雪,讓湖面蕩起碧波。中唐時期白居易曾有《憶江南》詞,其中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佳句。白居易以初升的紅日和碧綠如藍的湖水形容春天。貫云石也用了同樣的構思描寫春天,先寫了湖水馬上就寫日出。第四句寫了和熙日光溫暖宜人。“火候春初熱”是形容氣候漸暖了,火候指氣溫。最后一句寫了古代迎春的儀式。

  這首小令以游春的風俗始,又以打春的風俗止,首尾呼應,寫出了人們除舊迎新的喜悅心情。不僅如此,令中還包含著有趣的文字游戲,此曲用的是嵌字格,據明蔣一葵《堯山堂外記》記載:“貫酸齋嘗赴所親宴,時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請賦,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中各用春’,酸齋即題.....滿座絕倒。”不僅如此,而且此令格律甚嚴,三四句對仗。如此嚴格,沒有深厚的藝術功底是寫不出來的。貫云石是維吾爾族人,他對漢文化有如此深厚的功力,這是值得中華文學史上書寫一筆的。

貫云石簡介

唐代·貫云石的簡介

貫云石

貫云石(1286~1324) 元代散曲作家。字浮岑,號成齋,疏仙,酸齋。出身高昌回鶻畏吾人貴胄,祖父阿里海涯為元朝開國大將。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貫只哥,即以貫為姓。自號酸齋。初因父蔭襲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讓爵于弟,北上從姚燧學。仁宗時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不久稱疾辭官,隱于杭州一帶,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藥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今人任訥將他的散曲與自號“甜齋”。

...〔 ? 貫云石的詩(65篇)

猜你喜歡

曉起用麟孫韻

元代劉詵

七月今年涼氣高,墻東古木夜蕭騷。孤城殘月角初動,野屋秋風雞亂號。

萬事惟馀雙短鬢,百齡須用幾綈袍。故人莫薦揚雄賦,衰老難勝執戟勞。

旅坐

宋代羅公升

負卻征塵債,飄零迄未休。

孤蓬江貯夢,深巷雨添愁。

送李屯田守桂陽二首 其一

宋代王安石

泊船香爐峰,始與子相識。寄書邗江上,詒我峰下石。

緣以湘水竹,攜持與南北。永懷故人歡,不愿百金易。

次吳白樓卷中韻

明代林俊

文會雞鳴記往年,秋山回首四朝前。典刑數老今誰在,風雨重陽句尚傳。

禮祀放晴中夜月,齋壇分碧北陵煙。直廬奎聚翻成感,舊臆新悰一闇然。

取道長河進宮齋戒即目有懷點筆成什 其四

弘歷

必告慈寧曉問安,延緣桂棹溯游瀾。黍芃麥秀香風里,縹緲西池直北看。

頌古二十四首

明代釋宗演

有一語,沒人知。

最親切,又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