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岑參的詩 >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唐代]:岑參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五經秋。

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作過幾任郎官便已白頭,自從來到州縣已過五秋。

別說圣明君主長不任用,怎奈天下百姓令人生憂!

看那人間歲月好似流水,客舍之中又見秋風颼颼。

不知滿腹心事向誰傾訴,空聽江上蟬聲吵嚷不休!

注釋

客舍:旅館。兩省:唐時中央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此指中書、門下兩省。舊游:舊友。幕:指劍南節度使幕府,治所在今成都。

出守,出任地方官,指作嘉州刺史。五經秋:經歷了五個秋天,過了五年。三度為郎:岑參曾五次為郎:祠部員外郎(禮部)、考功員外郎(吏部)、虞部員外郎(工部)、屯田員外郎(工部)、庫部員外郎(兵部)。三為虛數。白頭:詩人此時五十四歲。

那(nuó):奈何的合音,對······怎么辦。未休:未得安寧。莫言:不必說。其那:怎奈。未休:未能休養生息,安居樂業。

空:徒然。

參考資料:

1、蕭楓,桑希臣編,唐詩宋詞元曲 一,線裝書局,2002.01,第357頁

2、高光復,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319頁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創作背景

  大歷四年(769),岑參在嘉州刺史任滿后滯留蜀中。由于戎瀘間受亂軍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詩即作于成都客舍,為詞人的寫懷之作,離詩人去世僅四五個月的時間。

參考資料:

1、吳湘洲選注,高適·岑參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8月,第220頁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鑒賞

  詩的開頭兩句自敘平生。“三度為郎”,“一從出守”概括了詩人的仕途經歷。詩人本有濟世之志,“為郎”和“出守”在詩人看來是難以施展抱負的。“便白頭”說時光之快,有“功業悲后時,光陰嘆虛擲”的意思。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嘆。以沉重的嘆息引起全詩。

  詩的次二句承首聯傾訴平生感慨。“長不用”不僅指嘉州刺史秩滿后未受敘用,更主要的還是指平生不是“為郎”,便是“出守”,從未被重用過。但詩人的關注點在于“蒼生”,“蒼生未休”,詩人不安。“四海猶未安,一身無所適”,對“圣主”,詩人不能無怨,對“蒼生”,詩人不能不憂,格調更為沉重。

  第五、六句點出題目“客舍悲秋”,則是“悲秋”。對春光而興嘆,見秋風而生悲,看似悲嘆時光流逝,實則悲嘆壯志未酬、平生失意,從而轉出正意。

  詩的最后兩句為詩人晚年生活的真實寫照。時至暮年,處境維艱。“窮蒼草轉深,閉門日將夕”(同上),滿腹心事,無處傾訴,雖有江上蟬聲滿耳,卻不僅不能排遣思緒,倒反更引出無窮愁煩,恰烘托出詩人晚年的孤獨寂寞,詩歌遂在這種更為凄切沉重的情調中結束。

  這首詩向故友傾訴情懷,概括了詩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涼,實為追悼平生之作,寫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調慷慨悲涼,真實地傳達出一個關心國事卻有志難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岑參簡介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猜你喜歡

尸位學署岑寂無聊泛泛隨流跡近漁父每有聞見輒宣謳詠因名瀛涯漁唱 其二十一

清代朱仕玠

想見如來紺發鬖,荷蘭移種海東南。誰知異果波羅蜜,別有佳名優缽曇。

請告不允時陪巡長沙歲近除矣

黃公輔

去臘此時逐武岡,星沙今日又何忙。已舒暖意歸楊柳,猶覺寒風透客裳。

白發豈牽三尺綬,青山頻結九回腸。告休未得如初愿,一片鄉心度夕陽。

端午詞·內廷

宋代晏殊

披風別殿地無塵,辟惡靈符自有神。

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極祝千春。

舟中偶言

宋代彭汝礪

水聚即為漚,漚散還為水。祇這聚散中,便是真如理。

感懷有詠

陳振家

大乖時命一吟徒,自繪丘山小隱圖。喬木環遮天似蓋,清溪斜繞水成弧。

鋁鍋可煮三餐飯,茅舍能容六尺軀。塵外悠悠消歲月,者番不學杞人愚。

贈樂秀才匯川

清代戴亨

伊余削籍游京華,疇昔知交絕來往。踽踽孤蹤近十年,邂逅石閭非夢想。

高才逸氣淩九霄,冰雪奇文共欣賞。眉山即山相繼來,睥睨今古分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