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涉的詩 > 題鶴林寺僧舍

題鶴林寺僧舍

[唐代]:李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題鶴林寺僧舍譯文及注釋

譯文

長時間來一直處于混沌醉夢之中,無端地耗費著人生這點有限的時光。有一天,忽然發現春天即將過去了,于是便強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賞春色。

在游覽寺院的時候,無意中與一位高僧閑聊了很久,難得在這紛擾的世事中暫且得到片刻的清閑。

注釋

強:勉強。

因:由于。

過:游覽,拜訪。

竹院:即寺院。

此處“偷”在有的詩歌版本中作“又”字

浮生:語出《莊子》“其生若浮”。意為人生漂浮無定,如無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謂之“浮生”。

參考資料:

1、任新昌書,胡明軍繪. 書畫千家詩.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1995.11.

2、許圖南.古竹院考--從李涉的詩談到鎮江的竹林寺.教學與進修, 1981.07.02

題鶴林寺僧舍創作背景

  詩人李涉在唐憲宗時被貶謫為陜川司倉參軍,后來又被流放南方。在他遭遇流放期間,情緒極其消沉。然而,在與鶴林寺高僧的閑聊之中,無意中解開了苦悶的心結,化解了沉溺于世俗之憂煩,于是欣然題詩本篇于寺院墻壁之上,以抒發其內心“又得浮生半日閑”之感慨。

參考資料:

1、許圖南.古竹院考--從李涉的詩談到鎮江的竹林寺.教學與進修, 1981.07.02

題鶴林寺僧舍鑒賞

  “終日昏昏醉夢間”,這一句是詩人對自己遭遇流放時的內在情緒與外在情態的真實描述。詩人從“抑”起筆,首先抒寫其消極渾噩的內心情態。在“醉夢”前面修飾以“終日昏昏”,可見詩人面對流放遭遇所表現出來的極度消沉和一蹶不振。從寫法上這是采取了先抑后揚的寫法,為下文的“揚”做了一個很好的蓄勢和鋪墊。

  “忽聞春盡強登山”,這句是寫詩人在百無聊賴之際,渾渾噩噩之中,忽然發現明媚的春光已經快要離他而遠去了,于是強打精神走出戶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賞春色以排遣積郁已久的愁苦與不快。這里的“春盡”我們應該不僅僅理解為自然界的春天將要過去了,還應該想到人生青春歲月之有限。詩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這樣枉費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聞春盡”之后振作精神“強登山”。

  “因過竹院逢僧話”,“因”,當為介詞,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參禪悟道修行之地。詩人來這里干什么?有意來的也好,無意路過也罷,總之,人還是進去了,并且與寺內的高僧談禪悟道閑聊了很久。“逢僧話”之“逢”字告訴讀者是無意之中碰到的;“話”,即與老和尚談禪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悶與不快,探討人生之喜怒哀樂。作為佛家,對待人生的觀念自古多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緒心態,面對慘淡現實,視若罔聞,處變不驚。不論有多大的煩惱與不快,學會深藏于心底,這樣才能忘記過去,笑對人生,憧憬未來。

  “又得浮生半日閑”,點睛之筆。浮生半日閑,是因為過竹院逢僧話。此句深深禪意,揭示了無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閑最難得。

  作者已經對人生有所覺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這首詩就是他心境的寫照,有人以為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并對之解釋,其實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對人生的消極應對,而是一種自然之道。

李涉簡介

唐代·李涉的簡介

李涉(約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峰下。后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 ? 李涉的詩(113篇)

猜你喜歡

次韻懷彥成

元代陳基

沙棠為槳木蘭橈,別后令人瘦沈腰。采蕺暫歸靈越去,栽桃重赴武陵邀。

醉乘蓮葉春波闊,夢落檐花夜雨飄。猶記共游鳴玉洞,滿山明月共吹簫。

三國志魏書九首 其五 荀彧

明代鄭學醇

文若家聲自朗陵,當涂世裔是曹騰。崎嶇河朔相從意,四百年間又廢興。

送鈐轄館使王公二首 其二

宋代張靖

玉勒嘶風出錦城,山光野色助離情。行行莫倦神華遠,芳草連云伴去程。

思佳客

顧隨

真把人間比夢間。子云亭下葉初丹。炷香縱使通三界,奠酒何曾至九泉。

辭北國,入西川。殷勤猶自寄詩篇。便教來世為兄弟,話到今生已惘然。

寄李惟寅歐禎伯四首 其四

明代胡應麟

浮云不終朝,歲月忽復易。豈伊巖廊慕,大業在金石。

緬懷同心侶,沈思無終極。安得西飛鴻,假我雙羽翼。

用五河縣孫驛丞行簡秋涼感懷詩韻 其六

明代鄭真

水郭人家處處幽,太平久已息邊籌。箜篌曲奏虹橋月,刁斗聲傳雉堞秋。

展席恍驚珠露滴,據床遙指玉繩流。封書欲寄南飛雁,翠竹窗西人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