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贈從弟冽

贈從弟冽

[唐代]:李白

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

獻主昔云是,今來方覺迷。

自居漆園北,久別咸陽西。

風飄落日去,節變流鶯啼。

桃李寒未開,幽關豈來蹊。

逢君發花萼,若與青云齊。

及此桑葉綠,春蠶起中閨。

日出布谷鳴,田家擁鋤犁。

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涂泥。

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珪。

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

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磻溪。

贈從弟冽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楚人不知道什么是鳳凰,花高價求購,卻買到山雞。

以前還以為是美文獻主,現在看來自己都很迷惑。

自從像莊子一樣居住在漆園,離我離開咸陽已經很久了。

風吹著落日遠去,氣節變化,流鶯在柳陰下恰恰歡啼。

早春天寒,桃李花兒還沒有開放,此處仍然幽靜,怎么會下自成蹊?

你一來桃李就怒放花萼,繁花似錦,欲與云齊。

桑葉也剛剛出綠,春蠶也在蠶房孵化出來了。

太陽一出,布谷鳥歡鳴,田家開始鋤地犁田。

我卻沒有土地,誰可以伸手拉我一把?

傅說治理天下,普施霖雨,公輸盤卻喜歡造云梯去戰爭。

對外族作戰沒有平息,君子悲哀世道艱難。

君子報國有良好的計謀,成功以后卻羞于高居顯要的官位。

沒有途徑去謁見皇上,拄著拐杖回到草房。

那年你再來看我的話,要知道我就在姜太公曾經釣過大魚的磻溪。

注釋

(1)從弟冽:李冽,李白的堂弟,曾在山東幫助李白續娶了一位劉姓婦人。

(2)“楚人”兩句:傳說楚國有個人不認識鳳凰,花高價買了一只山雞,準備當鳳凰獻給楚王。見《伊文子。大道上》 重價:一作“高價”。

(3)“獻主”兩句:意思是李白自嘆當年奉詔入京,也像楚人獻山雞一樣誠心誠意,結果反而被放出京,才覺得自己太執迷。

(4)漆園:在今山東菏澤,莊子當年做過漆園使。這里以“居漆園”來喻示隱居。

(5)咸陽:秦朝的首都,這里實指唐朝的首都長安。磻溪:在今陜西寶雞市東南,相傳是姜太公釣魚的地方。

(6)節變:季節變化。

(7)花萼:古人用花萼比喻兄弟,這里是說李白遇到堂弟李冽,仿佛花開萼放。

(8)中閨:即閨房,婦女住的房間。

(9)傅說:殷商王武丁的大宰相,為治世良臣。因為傅說很好的完成了武丁給他的任務,所以李白說他“降霖雨”。

(10)公輸:即魯班

(11)羌戎:這里指吐魯渾,吐蕃。

(12)涂泥:涂炭,遭受苦難。

(13)執珪:指立功受封。

(14)蓬藜:草野

(15)磻溪:在今陜西寶雞東南。商代末年呂望曾在此垂釣。

參考資料:

1、林東海.李白詩選:遠東出版社,2011年:第147頁

贈從弟冽創作背景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此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居住于山東時所作。

參考資料:

1、葛景春.李白詩選:中華書局,2005年1月:第124頁

贈從弟冽鑒賞

  李白被迫離開長安已有兩年,三年供奉翰林的生活讓他親眼目睹了唐王朝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以唐玄宗為首的統治階級窮奢極欲,利令智昏,他們為了排斥異己而進行的政治迫害更是令人觸目驚心。這讓李白對統治者的幻想逐漸破滅,內心的不平和憤懣與日劇增。這首詩是詩人寫給堂弟的,所以語氣上并不像“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那樣慷慨激昂。但是娓娓道來的敘述中依然時時隱現出詩人心底的不滿和憤慨。

  詩中反映了詩人的矛盾心情:他認為自己胸懷報國的壯志豪情,又有滿腹才華,卻沒有一展身手的機會。只好隨居,但心里卻有不甘。并且躬耕也缺乏相應的條件。詩中用“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等典故表示了自己不受重用的悲憤。同時也傳達出自己雖然受到排擠,但仍為邊地的動亂而擔憂的胸還天下之意。

  詩歌開篇,作者從“楚人不識鳳”到“久到咸陽西”交代了為什久居于此,援引楚人重價買山雞的典故說明自己當初“獻主”的錯誤:自己曾像那個拿著山雞當鳳凰獻給楚王的人一樣自信,現在反而明白是迷誤,因為君王也許并不需要自己這樣的人才。同時也表達了對統治階級打壓和排擠表示不滿。接著作者對自己目前的生活狀況進行了描寫:“風飄落日去,節變流鶯啼”,時光在無情流逝,眼看老之將至,而自己只能在這里看風起吹過,太陽升了又落,冬去春來,鳥兒飛走又飛來。作者同時對堂弟的到來表示歡迎:意思是桃花未開,沒有人來攀折,我幽居在此,也沒有人會來,只有你的拜訪讓我感覺到兄弟情深。然后寫道意思是農家繁忙的時候,婦人要忙著養蠶,農人要忙著耕地,而自己一介書生,住在這不相宜的環境里,不可能與婦人一道養蠶,更不可能和農人一起耕地,于是只是孤獨的在此。然而,這并不是詩歌的主題。作者很快將話題轉移到對生活的不滿和社會的擔憂上去:“傅說降霖雨,公輸造云梯”,他說,自己雖然有公輸班那樣的才能,卻不能像傅說一樣被重用,眼看著邊疆戰亂,生靈涂炭而無法獻策立功。而“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珪”還強調了作者希望得到重用并不是為了高官厚祿,榮華富貴。最后作者寫道:“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意思是自己無法見到明主,沒有辦法得到重用,就這樣已經到了拄著拐杖走路的年紀了,感嘆空有滿懷的壯志和才能卻毫無用武之地。結尾“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磻溪”是作者明志的話,說自己依然在等待,等待著文王相訪,等待君臣相合,一展宏圖。

  李白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本詩從“傅說降霖雨”開始作者的感情開始達到高潮,一步步升華。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雖然李白對當時的統治階級十分失望,但他并沒有完全絕望,他還懷著重返朝廷的想法,希望獻出自己的才華和力量,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詩人這種憂國憂民的感情和積極入世的態度,決定了這首詩雖然基調有些低沉,卻在沉郁中有一股振奮之氣。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寄王鍊師

元代胡奎

安期入東海,采藥三蓬萊。東窗綠玉樹,歲歲見花開。

弭節昆丘圃,吹笙閬風臺。翱翔綵云里,揮手招我來。

晚秋登樓

宋代王同祖

獨上危樓望落暉。昏鴉歸處遠煙微。

湖光洗得秋容凈,爭奈江南雁又飛。

干樓晚眺 其一

明代李贄

呼朋萬里外,拍手層霄間。塞晚浮煙重,天空歲月閑。

斷云迷古戍,落日照西山。幸有聲歌在,更殘且未還。

狼山歸道中作

黃克晦

前山無夕陽,猶問夕陽洞。

天寒人不行,山僧出相送。

菩薩蠻 其二

近現代趙尊岳

盈盈花霧侵簾軸。筠藍漸遣開金菽。夕照泛疏欞。雛蜂趲落英。

幾回人倦倚。獨對蒼茫際。叫破一聲聲。長空歸雁鳴。

角招 其一

元代邵亨貞

夢云杳。東風外,畫闌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護憶故園,花滿林沼。

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孫芳草。鶴發仙翁洞里,為分得一枝來,便迎人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