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來日大難

來日大難

[唐代]:李白

來日一身,攜糧負薪。

道長食盡,苦口焦唇。

今日醉飽,樂過千春。

仙人相存,誘我遠學。

海凌三山,陸憩五岳。

乘龍天飛,目瞻兩角。

授以神藥,金丹滿握。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思填東海,強銜一木。

道重天地,軒師廣成。

蟬翼九五,以求長生。

下士大笑,如蒼蠅聲。

來日大難譯文及注釋

譯文

人生來世維艱,一身攜帶著吃的,燒的,忍辱負重。

但因道長路遠,飲食易盡,常搞得口干唇焦,狼狽不堪。

今日若能醉飽,便覺得其樂融融,千春難得。

有仙人對我十分關心,勸誘我遠游學仙。

可凌海飛達三山勝境,可棲身五岳寶地。

乘著飛龍凌天而翔,在龍背上眼看著飛龍的兩支龍角。

并還授我以滿把的金丹神藥,吃了便可長生久視。

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猶如蟪蛄,生命苦短。

雖思欲東填滄海,以效精衛銜木,但又有何補益?

還是大道重于天地。至如軒轅黃帝,猶師事廣成。

視九五之尊輕如蟬翼,舍棄天下,以求長生。

雖為下愚之士所訕笑,猶視如蒼蠅之聲,聞而不顧。

注釋

來日大難:即古《善哉行》,摘首句以名篇,列于《樂府詩集》卷三十六《相和歌辭·瑟調曲》。

來日:即往日,昔日。王琦注:來日,謂已來之日,猶往日也。謂人生苦艱也。

道長(cháng):道路長遠。

千春:千年。形容歲月長久。

相存:相與慰間。

三山:傳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

五岳: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乘龍”二句:用黃帝鼎湖乘龍升仙事。乘龍,有乘時而動之意。《易·乾》:“時乘六龍以御天,”

神藥:一作“仙藥”。

“蟪(huì)蛄(gū)”二句:蟪蛄即寒蟬,生命短暫。《莊子·逍遙游》:“蟪蛄不知春秋。”司馬彪注:“蟪蛄,寒蟬也。……春生夏死,夏生秋死。”

“思填”二句:用《山海經》炎帝少女游東海溺而不返,化為精衛鳥銜木石以填東海事。《山海經·北經》:“炎帝之少女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木石,以湮于東海。”

軒:軒轅,即古代傳說中的黃帝。廣成:即廣成子,古仙人,傳說黃帝曾向他問道。

蟬翼:喻其輕也。九五:九五之尊,謂皇帝之位。《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句謂視帝王之尊,較如蟬冀。

下士:指下等人,下愚之人,即小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聞道而勤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而大笑之。”

蒼蠅聲:指高力士輩的讒毀。《詩經·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棘;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3-174

來日大難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于仕途失意后,欲辭京遠游之時。陳沆的《詩比興箋》指出,此為長安三年(742—744)初辭朝廷時作,在“誠思效銜木之誠,報山海之德”的同時,又對高力士之流表示極大的輕蔑。

參考資料:

1、宋緒連 初旭.長三李詩鑒賞辭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57-160

來日大難鑒賞

  《善哉行》古辭首二句云:“來日大難,口燥唇干,”初看李白詩似也是套語;其實不然。“攜糧負薪”,即《贈崔司戶文昆季》所云“惟昔不自媒,擔西入秦。攀龍九天上,忝列歲星匠”的“擔”。李白把被召入京一事看得很重,他在《南陵別兒童入京》不無自得地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是,到了長安,待詔翰林,弄臣般的地位,高力士輩的忌恨,同列的謗傷,種種嚴酷的現實使他從“愿為輔弼”的幻夢中清醒過來,雖然只有三年時間,但他卻覺得太漫長了,“彷徨庭闕下,嘆息光陰逝”(《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此詩“苦口焦唇”反映了詩人當時彷徨、悵惘和困窘之態。最后,他是非離開朝廷不可了。

  但是,謗傷和挫折并沒能磨損詩人的銳氣,也沒能改變詩人豪邁傲岸的性格。他說:“北闕青云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又說:“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他的朋友任華描繪詩人離開長安的情形道:“有敕放君卻歸隱淪處,高歌大笑出關去”(《雜言寄李白》)。根據這些載述,可推測“今日醉飽,樂過千金”寫的是辭闕為放臣時的達觀之狀。“仙人相存”至“金丹滿握”八句,表面上寫從仙人求長生術,實則用游仙的形式表現對人間污濁世界的輕蔑和不滿。和人間社會相比,神仙世界沒有傾軋,沒有謗傷,自由自在。詩中寫道,馬上有仙人前來存問,勸誘他遠學。他隨著仙人,一下凌海而至仙界三山,一下騰空而至名山五岳,何其超然、悠然。不僅如此,他還乘龍飛天,目瞻四野,受神藥,握金丹。在太白集中,很有些關于求仙訪道的作品,著名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結尾幾句寫道:“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看起來詩人是真信神仙,太信神仙了。其實又不盡然。他說過,服菖蒲以為可以延年的漢武帝“終歸茂陵田”(《蒿山采昌蒲者》),并沒有長年。他還對神仙和神仙世界有過懷疑:“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擬古》其三);“富貴與神仙,蹉跎成兩失”(《長歌行》)。因此,這首詩對神仙世界的頌揚,真正目的未必在于求仙長年,而在于借那個世界來否定污濁的人間世界。

  這幾句,聯系上文,說今蒙恩而授之神藥,使得長生,其德甚深,無時不思報答,但卻有如精衛銜木石填海,德深而無以盡報。聯系賜金放還,則還有更深的意思。上文說過,長安三年,備受排擠,詩人感到時間漫長難忍,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召入京,畢竟是一生中難忘的一段歷史,不能在那段時間及有生之年報主恩,又不能無愧。在封建社會中,士子們經濟策、濟世志的實現,往往與報主闕相聯系,李白雖然比較清楚地看出社會現實的黑暗,但對國君仍抱有較大希望,他認為自己之所以不能深報主恩,乃是“浮云蔽日”所致。求仙的最高境界是求道,只有求道才能視萬乘如敝屣,才能真正做到養生長生。“道”,是老莊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既指超越時空、感知難于用語言表達的一種實體,又是萬物之源,所以李白說“道重天地”。“軒師廣成”的“軒”指軒轅黃帝。“道”如此重要,就連黃帝都得師事廣成子(《莊子·在宥篇》中一個“達于至道”的人物,一說即老子)以求道。《莊子·在宥篇》說,黃帝問如何治天下,廣成子不答;黃帝問如何養生長生,廣成子告訴他:清靜無為,不把統治天下當成一回事。此詩“蟬翼九五,以求長生”,就是黃帝聽了廣成子開導后所作的反映。據《易》,“九五”為天子之位。黃帝得道,便視天子之位如蟬翼之輕,只以求長生為念。黃帝尚且如此,一個凡夫俗子更不必把世事看得過重,有勅放歸,于是便“高歌大笑出關去。”“下士大笑,如蒼蠅聲,”李白十分痛恨那幫撥弄是非的小人,在他的詩中不止一次對他們進行痛斥,同時也表示絕不同他們同流合污;自己之所以被國君疏遠,就是這些小人作祟的緣故:“青蠅易相點,白雪難同調。本是疏散人,屢貽褊促誚”(《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早懷經濟策,特受龍顏顧。白玉棲青蠅,君臣忽行路”(《贈溧陽宋少府陟》);“白璧竟何辜,青蠅遂成冤”(《書情贈蔡舍人雄》)。離開長安后,他還寫道:“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白璧何辜,青蠅屢前”(《雪讒詩贈友人》)。詩人受謗而離開長安,雖然大笑而去,但是隨著其“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幻夢的破滅,內心則有一種難于言狀的苦澀。

  此詩從字面看,內容和樂府古辭似無大區別,細玩辭意,從“攜糧負薪”到求仙訪道,直至蔑視小人,都不無詩人傲岸不羈的形象在。海凌陸憩,乘龍握丹,軒師廣成,寫得曠放飄逸,彪炳陸離,神采飛揚;中間又插入蒙恩深愧,結以下士青蠅,寫仙界則始終不離人間,抑郁頓挫,跌宕有勢。全詩雖然寄興深微,辭旨恍惚,但其文理脈絡、主旨大略亦不是不可尋繹。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端午日帖子詞 夫人閤五首 其一

宋代孫覿

杳杳畫梁巍架杏,沉沉香壁靜涂椒。宮前夜祝君王壽,日上黃爐炷未消。

讀渡江諸將傳

宋代王邁

讀到諸賢傳,令人淚灑衣。

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

綠珠詞

江源

主家富敵國,金谷年年春。樓臺艷羅綺,交疏鏤檀沉。

黃金易歌笑,明珠買妾身。火浣裁舞衣,珊瑚如拆薪。

踏莎行 曉陰

近現代章士釗

天意微秋,庭陰乍曉。桂林風氣行人早。未須騎馬聽朝雞,叩門卻有吟朋到。

幾樹紅英,一窗翠筱。詩心漫逐游絲繞。除愁除夢不求醒,叫醒稍恨鶯兒噪。

清都觀答幼遐

唐代韋應物

逍遙仙家子,日夕朝玉皇。興高清露沒,渴飲瓊華漿。
解組一來款,披衣拂天香。粲然顧我笑,綠簡發新章。
泠泠如玉音,馥馥若蘭芳。浩意坐盈此,月華殊未央。

謝白樂天招

韜光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種金蓮。白云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