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德裕的詩 >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

[唐代]:李德裕

昔人懷井邑,為有掛冠期。

顧我飄蓬者,長隨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鬢入愁悲。

北指邯鄲道,應無歸去期。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創(chuàng)作背景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作于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詩人任滑州刺史時。當時詩人登樓遠眺故鄉(xiāng)之贊皇山,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詩。

參考資料:

1、張忠綱主編.全唐詩大辭典 國家“九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語文出版社,2000.09:第273頁

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鑒賞

  詩的前四句用對比的手法,抒寫自己飄泊宦游,功業(yè)未就的悲嘆。“掛冠”,本指指辭官,但這里的掛冠當指致仕返鄉(xiāng),此據(jù)上下詩意可知。后二句筆鋒一轉(zhuǎn),感嘆自己的仕宦未遇。詩人以飛轉(zhuǎn)的蓬草和浮在水面的樹梗自喻,抒寫飄泊之感,十分形象。

  這兩句詩用了兩個典故:“越吟”“潘鬢”來說明自己年來多病,經(jīng)常引起思鄉(xiāng)之情;鬢發(fā)早斑,功業(yè)未遂,更加感到失意的悲嘆。邯鄲,戰(zhàn)國時為趙國都城,而李德裕的家鄉(xiāng)趙郡戰(zhàn)國時屬趙,秦為邯鄲郡地,詩中即以邯鄲道代指通向家鄉(xiāng)趙郡的道路。從“應無歸去期”這句看,作者當是馬上又要離開家鄉(xiāng),而且此去前途未卜,不知何日能夠壯志實現(xiàn),功成名就,榮歸故里。

  這首詩在寫法上獨具特色。開頭二句為立論的大前提,作者認為思鄉(xiāng)之情,人皆有之。但歷觀古志士仁人的掛冠歸鄉(xiāng),都是在功業(yè)成就之后。從而領起以下六句,反襯自己長期宦游各地不得返鄉(xiāng);今雖暫得歸鄉(xiāng),而因職事在身,功業(yè)未遂,仍不能如古志士仁人的榮歸故里的遭際,內(nèi)在邏輯十分嚴謹。通讀全詩,雖多飄泊失意之嘆,但仍然不乏對仕途的熱切追求,表現(xiàn)出不做出一番事業(yè)就不返鄉(xiāng)的進取精神。

李德裕簡介

唐代·李德裕的簡介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zhí)政期間外平回鶻、內(nèi)定昭義、裁汰冗官、協(xié)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 ? 李德裕的詩(168篇)

猜你喜歡

姜明德醫(yī)學錄任滿詩用美之并以醫(yī)之利害語之

元代葉颙

丈夫生世六尺軀,饑餐渴飲當及期。目觀鼻嗅耳司聽,各職乃事爾勿離。

喜怒哀樂無妄施,威賞之柄不倒持。雍容進退動合宜,天其相汝百福隨。

宮詞 其三十七

花蕊夫人徐氏

曉吹翩翩動翠旗,爐煙千疊瑞云飛。何人奏對偏移刻,御史天香隔繡衣。

過殿卿山房詠牡丹 其一

明代李攀龍

相國園亭種牡丹,枝枝風雨怨春寒。主人車馬城中慣,知傍誰家錦障看。

壽太師 其一

宋代吳順之

堯舜垂衣明日月,皋夔論道際風云。須知天地生成德,間世真儒輔圣君。

王逸塘五十生日

清代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fā),天下識猿臂。

過天臺

宋代王十朋

目逆神仙路,丹成未暇躋。雪深封佛壟,云暗鎖桃溪。

流水無還有,亂山高復低。欲尋劉阮洞,歸路恐成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