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梅堯臣的詩 > 悼亡三首

悼亡三首

[宋代]:梅堯臣

結發為夫婦,于今十七年。

相看猶不足,何況是長捐!

我鬢已多白,此身寧久全?

終當與同穴,未死淚漣漣。

每出身如夢,逢人強意多。

歸來仍寂寞,欲語向誰何?

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

世間無最苦,精爽此銷磨。

從來有修短,豈敢問蒼天?

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

譬令愚者壽,何不假其年?

忍此連城寶,沉埋向九泉!

悼亡三首譯文及注釋

譯文

我們成為結發夫妻,到如今一共有十七年。

互相廝守還嫌不夠,何況現在是永遠失去!

我鬢發已多見斑白,這肉身還能堅持多久?

與你同穴為期不遠,未死時還是涕淚漣漣。

每次出門如同夢游,逢人只能勉強應付。

歸來時孤寂之感更厲害,又能向誰訴說?

長夜難眠,耳聽窗中飛孤螢天空雁叫聲。

世間沒有比這更痛苦的,精神從此銷磨。

人生壽命不齊本屬自然,哪里還敢質問蒼天?

見過無數人間女子,沒有誰比我妻美麗賢惠。

如此讓愚者壽賢者夭,為什么賢者不能延年?

不忍心我這連城寶,就這樣沉埋在九泉之下!

注釋

十七年:梅堯臣與其夫人謝氏于天圣六年(1028)結婚,至慶歷四年(1044)妻子去世,一共十七年。

長捐:這里指永遠失去。捐,拋棄,舍棄,丟棄。

鬢(bìn):本指耳邊的頭發,這里代指頭發。

寧:難道。

同穴:同葬

漣漣(lián):淚流不止的樣子

身如夢:指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狀態

強意:指勉強與人寒暄周旋之意。

誰河:誰人,哪個。

孤螢:數量少的螢蟲。

宵:夜晚。

精爽:指精神。

銷磨:同“消磨”,逐漸消退。

譬(pì):假如。修短:壽命的長短。

假:挪借。

連城寶:價值連城的寶物,指愛妻謝氏。

參考資料:

1、吳孟復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8-89

2、古代漢語字典編委會.古代漢語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5:410、895

3、胡光舟,周滿江.中國歷代名詩分類大典 4. 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1990.07:559-560

4、陶廣雪 盧瑞彬.平淡中的深邃——論梅堯臣的悼亡詩.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

悼亡三首創作背景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梅堯臣與妻子謝氏乘船返汴京,七月七日至高郵三溝,謝氏死于舟中。這三首詩是梅堯臣悼念亡妻謝氏之作,寫于同年。

參考資料:

1、吳孟復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88-89

2、陶廣雪 盧瑞彬.平淡中的深邃——論梅堯臣的悼亡詩.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

悼亡三首鑒賞

  第一首是總寫。“結發”兩句以總敘起,著重在“十七年”。“十七年”而“相看猶不足”,便見愛之深、情之摯。“相看不足”之時,忽然中路“長捐”,詩人十分悲痛。語愈平淡,情愈真切。

  元稹《遣悲懷三首》詩中說“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梅堯臣也寫謝氏身后的個人心情:由自己“鬢已多白”料想到“身寧久全”,逆計“同穴”之期當在不遠,可強作寬解;然而在“未死”之前,則一息茍存,即有“淚漣漣”而不能自止。幾番轉折,愈轉而愈深。

  第二首則突出一點,作具體刻畫。情是抽象的,必須因事因景才能寫出;至于寫得“盡意”,則尤其難得。梅堯臣先從自己的“出門”與“歸來”寫起。司馬遷寫自己的悲痛心情,有“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注”,即是從“居”、“出”著筆的。梅堯臣的“每出身如夢”,比“不知所往”,表達更明晰。心在謝氏身上,故出門也像做夢一樣;“出門”“逢人”,也只是勉強應付。“出門”時有人談論,還可稍解悲戚;“歸來”時則孤寂之感更甚。潘岳《悼亡》詩“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亦即此情此景之寫照。人在“出門”時有所見聞,回來總想向親人講講,可是人亡室空,無人可以傾訴了。這一點寫出了最難寫的情意。接下去寫“窗冷孤螢入,宵長一雁過”。古人把喪妻之夫,比作鰥魚,謂其夜不閉眼。這兩句也就是描寫長夜失眠的景況。由于長夜難眠,所以窗中飛入“孤螢”、天空一聲雁叫,皆能察覺得到。這兩句刻畫得尤為真切。正所謂“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世間無最苦”,謂世上沒有比此更痛苦的事了,他的精神全部被這難熬的時光銷磨殆盡了。語近夸張,但非此寫不出鏤心刻骨之痛。

  第三首,以“問天”形式,寫出愛情之專與悲哀之深。但他不直說問天,而先說“從來有修短”。人生壽命不齊,本屬自然;但為什么愚者壽而賢者夭,那就要“問蒼天”了。設想之奇,正見用情之摯。特別是“見盡人間婦,無如美且賢”,表面上夸張,卻又最合情理,因為在他心目中正是如此。有人戲謂其“情人眼中出西施”;難在做了“十七年”夫婦,還能持此看祛,其用情之專一,在當時士大夫中是頗為少見的。詩中把妻子寫得愈賢愈美,則妻子死后,詩人就愈加悼惜。陳石遺曾指此謂“從《詩經·衛風·碩人》中來”。梅堯臣雖不一定是有意摹擬《詩經》,而千古詩人的思路往往是前后相同的。正所謂“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陳師道詩句)了。

  哀婉詩要求率直,于平淡中見真情。梅堯臣這三首悼亡詩,以質樸見長,曲折而凄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語言平淡,情真意切,把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統一起來,副有很強的感染力。可謂是言情詩的杰作。

梅堯臣簡介

唐代·梅堯臣的簡介

梅堯臣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世稱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并為《孫子兵法》作注,所注為孫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 ? 梅堯臣的詩(1885篇)

猜你喜歡

唐槐

弘歷

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

會麟山別業再次前韻四首 其四

孫承恩

物外乾坤別,樽前意興深。云山欣屬目,事業愧初心。

野水淡秋思,庭槐生夕陰。商歌二三子,逸響振云林。

蕭蕭

郭步韞

蕭蕭木葉下園林,搖落偏驚抱恨心。老去不嫌青鬢改,愁多翻愛素幃深。

菊當九日凌霜健,蟲避西風隱壁吟。正是夜來愁伏枕,誰家月下擊清砧。

贈董士勉歸海州并問訊劉貢寓學正

明代鄭真

風云浩渺泛靈槎,三徑歸來菊有花。疏廣宅東天入海,龍且城外水囊沙。

賓筵且復成娛樂,帝闕終須拜寵嘉。好語黌宮劉博士,休將簡策問生涯。

晚登連天觀望越臺山

宋代楊萬里

暮山如淡復如濃,煙拂山前一兩重。

山背更將霞萬疋,生紅錦障褁青峰。

錦城寓館八首 其四

明代薛瑄

當戶海榴樹,紛紛落絳英。竹林新筍出,石砌綠苔生。

小屋知心靜,繁花覺眼明。少陵今遠矣,誰與論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