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江總的詩 >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

[南北朝]:江總

傳聞合浦葉,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南冠獨不歸。

去云目徒送,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春草屢芳菲。

太息關山月,風塵客子衣。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譯文及注釋

譯文

傳說合浦有一株杉樹,隨風遠向北方洛陽飛。

胡馬感北風尚知嘶鳴,南冠羈居卻不能回歸。

目送云彩向家鄉飄去,離開琴弦手指仍自揮。

秋蓬飛蕩失去原住所,光陰轉芳草多次芳菲。

長聲嘆息旅途關山月,風塵沾滿天涯客子衣。

注釋

裴尚書:裴忌,字無畏。陳宣帝時歷位都官尚書。

“傳聞” 兩句:據晉劉欣期《兗州記》合浦東有一一杉樹,葉落,隨風入洛陽城內。

南冠: 夏秋楚人之冠。后來也作為遠使或囚犯的代稱。

“去云”兩句:用嵇康“目送歸鴻,手揮五弦”句意。

參考資料:

1、沈文凡編著.漢魏六朝詩三百首譯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02:第201頁

2、金性堯著;金文男編.金性堯集外文編 第4卷 古詩文賞析 作家小傳 編輯手稿 舊體詩 金性堯著作篇目索引:中西書局,2013.08:第94頁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創作背景

  陳文帝天嘉四年(563),作者正流寓嶺南,恰逢長安有使者至,便寫此詩寄交在朝中任尚書的裴忌,表述了自己在異鄉愁苦萬端而急盼思歸的心情。

參考資料:

1、蕭滌非,姚奠中,胡國瑞等著.漢魏晉南北朝隋詩鑒賞詞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03:第1480頁

2、鄔國平選注.漢魏六朝詩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第604頁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鑒賞

  起首兩句是“興”,即喚起。合浦(今屬廣東)指作者流寓之地,洛陽非實指,意思是合浦之杉葉尚能遙飛到洛陽,自己卻流落異域,人不如葉。詩人知道嶺南的杉葉飛到洛陽是不可信的,所以用“傳聞”二字;然而愿望卻在挑動詩人,并激發了詩人的想象力。虛幻與常識的起迭,失望與希望的對流,這種心理上的矛盾在亂世尤其表現得突出,因而這兩句也有它的社會內容。

  “北風”兩句是對“傳聞”兩句的曲折承接,從南與北的地理的間隔上,又暗寓著南北朝在政治上的對立。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是詩人的迫切愿望,但國土的分裂使他無法實現這愿望,因而“南”、“北”這兩個字,也成為詩人的敏感性的詞眼。

  前四句是詩人的獨白,五、六兩句才轉入贈詩的對象。詩人和長安使之間應當有對話的,卻以目送手揮來代替。詩人要著重表達的是離別時的情緒。這兩句原是化用嵇康贈人詩的句意,但加上“徒送”的“徒”,就加強了感傷的效果。江總原來也是以使臣身分而到嶺南,這時眼睜睜地望著長安使從他身邊離去,自己卻仍然留滯著。一去一留,其中就有多多少少要說的話,如同小河下面的潛流。

 “秋蓬”句是比自己,“春草”句是說自己在客地已經度過幾個春天。但春草的年年芳菲,徒然增添了自己的惆悵。《楚辭·招隱士》有“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句,唐代王維《送別》也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句,用意都有共通處。

  末兩句以關山逗客子,以月光逗風塵:明月本是普照大地的,但對詩人來說,能夠讓光照到的也唯有衣衫上的風塵而已。

  全詩前八句用比喻,對仗也很工整,卻不雕琢,這一方面固然表現出作者的才力,一方面也因作者是南朝后期的人,詩的格律正在逐漸趨向成孰穩定。

江總簡介

唐代·江總的簡介

江總(519~594)著名南朝陳大臣、文學家。字總持,祖籍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出身高門,幼聰敏,有文才。年十八,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參軍,遷尚書殿中郎。所作詩篇深受梁武帝賞識,官至太常卿。張纘、王筠、劉之遴,乃一時高才學士,皆對江總雅相推重,與之為忘年友。侯景之亂后,避難會稽,流寓嶺南,至陳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書侍郎。陳后主時,官至尚書令,故世稱“江令”。任上“總當權宰,不持政務,但日與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國政日頹,綱紀不立”(《陳書·江總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滅陳,江總入隋為上開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蘇揚州)。

...〔 ? 江總的詩(144篇)

猜你喜歡

次韻賓旸齋中獨坐五首 其三

元代方回

蟻潰金堤薄俗頹,圣門誰與嗣云來。良難托諷追風雅,只可微辭紀定哀。

有志向能穿虎石,無疑今始悟蛇杯。掀天氣燄吾嘗見,轉首空成一聚埃。

有感

清代呂兆麒

沈醉西風有底愁,冰輪重見月如鉤。爐藏桂燼香猶爇,鐙灺蘭缸焰未收。

可憶婿鄉騎竹馬,難從童阜問金牛。輸他意緒澄于水,靜夜吟詩獨倚樓。

送周仲鳴使歸二首次夏嚴州韻 其一

張羽(鳳舉)

猶是行春隊里仙,聞名未勝見時賢。交從暇日酬知己,飲托雄文紀盛筵。

出郭圖書留近驛,隔江燈火候歸船。送君便重思前度,不道長安遠日邊。

和子山春日雨中書事見寄

宋代文同

青春已破六十日,正好共攜歌管游。

鶯花有意欲惱亂,風雨何事相淹留。

呈濟之

金朝李俊民

朝醒暮醉幾時休,雞黍人家見客留。聞道曲生行處有,西村明日趁扶頭。

送勤照和尚往睢陽赴太守請

唐代劉長卿

燃燈傳七祖,杖錫為諸侯。來去云無意,東西水自流。
青山春滿目,白日夜隨舟。知到梁園下,蒼生賴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