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

[清代]:納蘭性德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多情的明月應嘲笑我的無情,嘲笑我辜負了她對我的柔情。

如今她已離我遠去,我只能獨自一人漫無目的地前行,獨自一人悲傷地吟唱。

近來不敢提起當初的事情,那時我還和她情投意合、相親相愛。

如今在慘淡的月光下。在暗淡的燈影里,遠去的情人就像夢里悠悠飄去的一朵白云,無處追尋。

注釋

多情應笑我: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柔情。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春心:指春日景色引發出的意興和情懷。《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王逸注:“言湖澤博平,春時草短,望見千里令人愁思而傷心也。”

蘭襟:芬芳的衣襟。比喻知已之友。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 編:趙明華.《納蘭詞典評》: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12-1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有兩種,一是懷友之作。還有一說是,這首詞是納蘭為沈宛而寫,當時納蘭娶江南藝妓沈宛為妾侍,后來因為家庭的壓力,二人被迫分離。這首詞就是納蘭在離別之后,思念沈宛的佳作。

參考資料:

1、納蘭性德著;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01:第66頁

采桑子·明月多情應笑我鑒賞

  納蘭不僅看重愛情,也很注重友情,他“在貴不驕,處富能貧”,短短一生中結交了不少朋友,說他“結遍蘭襟”也不算夸大。他的老師徐乾學的弟弟徐元文在《挽詩》中贊道:“子之親師,服善不倦。子之求友,照古有爛。寒暑則移,金石無變。非俗是循,繁義是戀。”

  開篇之筆“明月多情應笑我”,幾乎令人驚艷。明月是如此的多情,一定會笑我此時的孤單落寞,辜負春心。等讀到“獨自閑行獨自吟”這一句,這樣的意興闌珊、茫然心緒,描摹與敘說近似白話,樸實自然可謂獨步天下了。

  自古多情的人總是空惹煩惱,所以納蘭的一方閑章刻上“白傷多情”四字,也正是表明了他由于“多情”而常給自己帶來失落、煩惱和惆悵。正是這種失落哀傷之感使他“近來怕說當時事”。

  結句的“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化用了晏幾道《清平樂》中的“夢云歸處難尋,微涼暗人香襟。猶恨那回庭院,依前月淺燈深”,卻是平白直淺,流暢自然,意境幽深而不乏優美動人。

  該詞做得非常細膩,上片寫出納蘭低沉黯然的心情,同時還烘托出納蘭悵然若失的心態。“辜負”、“閑行”、“獨自”從這些詞語中,能夠體會到納蘭內心的寂寞和無聊,只有自己吟唱自己的孤獨,因為他人不懂。

  而到了下片的時候,詞人便解釋為什么自己會有如此沉郁的心情,首先是害怕回首往昔,詞人害怕提起當日的事情。因為往事不堪回首,一切過去的都將不再重來,納蘭面對的回憶不過是空城一座,而詞人自己,只有在城外興嘆。

  這也就是為何納蘭會在月光下愁苦,在燈光下,午夜夢回,依然能夠溫習往日的歲月。不論這首詞是納蘭作給朋友的,還是沈宛的。都是詞人發自內心的感慨,細膩單純,干凈得幾乎透明。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出禪城

添雪齋

蒼海有窟,投之者死。圣者止,善如矢。此不可居之,嫗且歸。

大道有壑,填之者殤。眾口鑠,誣賢良。此不可鄉之,嫗且往。

次韻徐宰雪句

宋代方岳

雪花飛盡江頭蘆,秋崖有屋窗未糊。

嗅梅自可了孤寂,燃竹相與留須臾。

金壇王叟六十壽之

明代王世貞

同是緱山裔,況同花甲周。唯偏金壇隱,獨領瑤池秋。

瑤池碧桃若雞卵,更有交梨大于盌。君如欲勒弇嶺名,共策踰輪追穆滿。

華亭道中

宋代釋道潛

白水茫茫天四空,黃昏小雨濕春風。五更百舌催殘夢,月到官河柳影中。

送用和劉推官入京班改

宋代林希逸

幕畫如兄有異才,嶺南聲價動諸臺。登龍尾道呼班去,為鱷魚州守印來。

定有賞音相料理,何妨進卷小徘徊。遙知得意行吟處,傍柳堤看菡萏開。

述謝陳亮之邦伯時自廣平被召 其一

明代顧璘

銅章叨拜庶官中,先達從君見古風。鄉誼每勞開閣待,民情長許置郵通。

才疏謬得淮陽召,身在應懷鮑叔功。已幸枳棲能脫跡,唯於離索嘆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