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秦觀的詩 > 泗州東城晚望

泗州東城晚望

[宋代]:秦觀

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泗州東城晚望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白色的河水環繞著的泗州城,孤零零地,顯得那樣邈遠。黃昏迷濛的輕霧下,船兒靜靜地停泊著,不時地傳來舟人的語談。

成片的樹林上空浮現著一抹黛影,青翠如畫;我想,它一定就是那座淮水轉折處的青山。

注釋

⑴泗州:舊城在淮水邊上,又稱泗州臨淮郡,在今江蘇省盱眙縣西北,清代康熙年間(1662-1722)已沉入洪澤湖。

⑵渺渺:水遠的樣子。

⑶白水:指淮河。

⑷舳艫(zhú lú):指船。舳,船后舵;艫,船頭。

⑸夕霏:黃昏時的云氣煙霧。南朝宋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

⑹林梢:林木的尖端或末端。

⑺淮流:淮水。

⑻轉處山:指泗州南山。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十五:“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師至汴口,并無山。惟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名其山為第一山,有詩云:‘京洛風塵千里還,船頭出沒翠屏間;莫能衡霍撞星斗,且是東南第一山。’此詩刻在南山石崖上,石崖之側,有東坡《行香子》詞,后題云:‘與泗守游南山作。’”

參考資料:

1、陳衍 選編,沙靈娜,陳振寰 譯著.宋詩精華錄全譯(上、下).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3-1:第497-498頁.

2、趙山林,潘裕民 .桃李春風一杯酒——宋詩經典解讀:中西書局,2009-10-1:第124-125頁

泗州東城晚望鑒賞

  這是一首寫景詩。畫面的主色調既不是令人目眩的大紅大紫,也不是教人感傷的蒙蒙灰色,而是在白水、青山之上蒙上一層薄薄的霧靄,詩人從而抓住了夕陽西下之后的景色特點,造成了一種朦朧而不虛幻、恬淡而不寂寞的境界。這種境界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是一致的,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所說:“山沓水匝,樹雜云合,目既往返,心亦吐納。”

  據《元和郡縣志》記載,唐代開元年間(713-741),泗州城自宿遷縣移治臨淮(在今江蘇盱眙東北)。北宋樂史的《太平寰宇記》說,泗州南至淮水一里,與盱眙分界。到了清代,州城陷入洪澤湖。詩人當時站在泗州城樓上,俯視遠眺,只見煙靄籠罩之下,波光粼粼的淮河像一條婉蜓的白帶,繞過屹立的泗州城,靜靜地流向遠方;河上白帆點點,船上人語依稀;稍遠處是一片叢林,而林梢的盡頭,有一抹淡淡的青色,那是淮河轉彎處的山巒。

  前兩句著重寫水。用了“渺渺”二字,既扣住了題目中“晚望”二字,又與后一句的“夕霏”呼應,然后托出淮水如帶,同孤城屹立相映襯,構成了畫面上動和靜、縱和橫的對比。舳艫的原意是船尾和船頭,在這里指淮河上的行船。詩人可能是嫌全詩還缺少訴諸聽覺之物,所以特意點出“人語”二字。這里的人語,不是嘈雜,不是喧嘩,而是遠遠飄來的、若斷若續的人語。它即使全詩的氣氛不致于沉悶,又使境界更為靜謐。唐代詩人盧綸《晚次鄂州》詩說“舟人夜語覺潮生”,為“舳艫”句的出處。

  三四兩句著重寫山。在前一句中,詩人不從“山”字落筆,而是寫出林后天際的一抹青色,暗示了遠處的山巒。描寫山水風景的絕句,由于篇幅短小,最忌平鋪直敘,一覽無余,前人因此這樣總結絕句的創作經驗:“絕句之法要婉曲回環。”(元代楊載《詩法家數》)對此中“三昧”,詩人深有體會。在他筆下,樹林不過是陪襯,山巒才是主體,但這位“主角”姍姍來遲,直到終場時才出現。詩的最后一句既回答了前一句的暗示,又自成一幅渺渺白水繞青山的畫面,至于此山本身如何,則不加申說,留待讀者去想象,這正符合前人所謂“句絕而意不絕”(《詩法家數》)的要求。

  秦觀以詞名世,他的詩風清新婉麗,和詞風頗為接近,所以前人有“詩如詞”、“詩似小詞”的評語。就此詩而言,“渺渺孤城白水環”之于“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林梢一抹”之于“山抹微云”,“應是淮流轉處山”之于“郴江幸自繞郴山”,相通之處頗為明顯。但此詩情調尚屬明朗,沒有秦觀詞中常見的那種凄迷的景色和纏綿的愁緒。

秦觀簡介

唐代·秦觀的簡介

秦觀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 ? 秦觀的詩(570篇)

猜你喜歡

仁化錦石巖 其四

明代符錫

江翻西日愰丹厓,抉眥南榮斗柄楷。突兀尚愁飛鳥度,幽偏真剌野夫懷。

龍棲石洞云常雨,鳳翥韶津禮億柴。罷卻薰弦弄明月,未應佺偓隔形骸。

水調歌頭·勛業竟何許

宋代吳潛

勛業竟何許,日日倚危樓。天風吹動襟袖,身世一輕鷗。山際云收云合,沙際舟來舟去,野意已先秋。很石癡頑甚,不省古今愁。郗兵強,韓艦整,說徐州。但憐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諸公磊塊,且倩一杯澆酹,休要問更籌。星斗闌干角,手摘莫驚不。

和江景吳寅長經理屯田道中見寄

明代蘇葵

強追霜押窘于徊,天放檐花著意催。自昔到公金擲地,如今慚我釜鳴雷。

驅馳莫管青山訝,凋瘵真煩赤手培。王道本來嫌掊尅,曾將阡陌咎誰開。

宿安流亭

宋代王十朋

弭棹宿溪亭,全家夢寐驚。明朝速解纜,莫待濁流平。

與朝陽山人張朝夜集湖亭,賦得各言其志

唐代皎然

洞庭孤月在,秋色望無邊。零露積衰草,寒螀鳴古田。
茫茫區中想,寂寂塵外緣。從此悟浮世,胡為傷暮年。

李如一書癖

沙曾達

縱橫經籍喜幽居,滿架琳瑯勝五車。圖著身心能闡發,不同高閣飽蟫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