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先的詩 >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宋代]:張先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吳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競賽著小龍船,游春少女們成對地蕩著竹秋千。有的在水邊采集花草天晚依舊留連。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來牽如蟻線。

游女們走了遠山逐漸昏暗,音樂停下庭院顯得寂靜一片。滿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無數的柳絮飄過得無影也無羈絆。

注釋

乙卯:指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

吳興:即今浙江湖州市。

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二日,古人常在此節日掃墓、春游。

舴艋(zé měng):形狀如蚱蜢似的小船。

吳兒:吳地的青少年。

競:指賽龍舟。

筍柱:竹竿做的柱子。

并:并排。

拾翠:古代春游。婦女們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

秀野:景色秀麗的郊野。

踏青:寒食、清明時出游郊野。

來不定:指往來不絕。

行云:指如云的游女。

放:停止。

中庭:庭院中。

楊花:柳絮。

參考資料:

1、馬建東.《花間晚照——唐宋詞品讀》.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8:211-212

2、周篤文.《紅袖添香婉約詞》.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6:32

3、張海鷗.《唐詩宋詞經典導讀》.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0:180

4、劉艷麗,王清淮.《國人必讀古詩手冊》(插圖本).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228

5、謝真元.《一生必讀宋詞三百首鑒賞(英漢對照)》.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586

6、李樹則.《唐宋詞譯注賞析》.香港:國際炎黃文化出版社,2002:75-76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創作背景

  這首詞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歲次乙卯,退居故鄉吳興的張先度過了他人生的第八十六個寒食節,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徐德琳,李紅梅.《歷代詞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5:70

2、江蘇省政協文史委員會.《我見青山多嫵媚——人與自然主題歷代詩詞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304

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鑒賞

  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與賞月的詞。

  上片通過一組春游嬉戲的鏡頭,生動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節的熱鬧場面。

  “龍頭舴艋吳兒競,筍柱秋千游女并。”這里有吳地青年的龍舟競渡的場景,有游女成雙成對笑玩秋千的畫面。詞一開頭,不但寫出了人數之眾多,而且渲染了氣氛之熱烈。歡聲笑語,隱約可聞。著一“競”字既寫出了劃槳人的矯健和船行的輕疾,又可以想見夾岸助興的喧天鑼鼓和爭相觀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歸,秀野踏青來不定。”這里有芳洲采花、盡興忘歸的剪影,有秀野踏青,來往不絕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寫景,句句寫人,景中有人,人為景樂。這種濃墨重彩、翠曳紅搖的筆墨,平添了許多旖旎春光,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息。

  下片以工巧的畫筆,描繪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靜的景色。

  “行云去后遙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靜。”游女散后,遠山漸漸昏暗下來;音樂停止,花園顯得異常幽靜。前句中著一“暝”字,突出遠山色彩的暗淡,襯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臨的情景。后句中著一“靜”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無人的氣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時已深夜,萬籟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時候,無數的柳絮飄浮空中,沒有留下一絲兒倩影。寫楊花在月下飄浮無影,既極言其小,更極言其輕。這里寫“無影”是虛,寫無聲是實。這種無影有靜的寫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兩句還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樂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暢。詞人雖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愛游春的熱鬧場面,又愛月夜的幽靜景色。他白晝,與鄉民同樂,是一種情趣;夜晚,獨坐中庭,欣賞春宵月色,又是一種情趣。

  詞里表現作者喜愛白天游春的熱鬧場面,也欣賞夜深:人散后的幽靜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興趣還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是傳誦的名句,后人認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張先簡介

唐代·張先的簡介

張先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 ? 張先的詩(204篇)

猜你喜歡

雪中賞紅梅奉次涯翁先生時邃翁攜酒共飲懷麓堂二首 其二

明代邵寶

江南春色渺無涯,借得芳枝似酒賒。點染已經元老手,品題還許大方家。

丹心獨對年年樹,玉貌空傳處處花。雪夜門深清夢遠,敢將桃李向人誇。

大司徒白翁畢老先生蒙恩予告敬賦

潘光祖

留臺掌后大司徒,六府修明五典敷。弘濟艱難承運泰,坐籌部伍息庚呼。

姬公未是明農日,疏傳先懷止足圖。人望九章嗟信宿,駕還三徑理荒蕪。

題廬陵王子嘉古城讀書處

蒲庵禪師

古城陰處饒古木,古城城下煙水綠。

江上茅堂晝掩扉,知是先生讀書屋。

頌古四十五首

宋代釋如珙

塵中辨主問巖頭,心識如何曾得休。

鼻孔眼睛都要見,銅沙鑼里滿盛油。

觀逐兔作

明代黃淳耀

黃蒿白葦遍齊東,兔窟經營在此中。野老側身來似鬼,韓盧點首去如風。

材高并騖難空返,敵狡窮追易見功。立馬縱觀悲世事,平陽血戰亦英雄。

東竺庵

弘歷

穿林破秋煙,搴蘿濕曉露。云中峰態幻,雨后溪聲怒。

靜室聊可憩,賞心于此遇。既欣筆硯隨,便令座席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