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周邦彥的詩 > 瑣窗寒·寒食

瑣窗寒·寒食

[宋代]:周邦彥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瑣窗寒·寒食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柳蔭深處傳出烏鴉的啼鳴,我掀起小簾,站在朱門之內,身穿單衫凝神佇立。半畝大的庭院里開滿了桐花,靜靜地籠罩著庭院,陰雨陣陣更使人愁思萬端。雨滴灑落在空落落的臺階上,竟徹夜未停。何時故友相逢與我在西窗下剪燭,談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風吹得燈火昏暗,說不盡少年羈旅的無限凄慘艱難。

如今我已年老,時有垂暮之感。春游嬉戲的地方,旅舍酒店煙火不舉,正巧是全城禁火過寒食節。酒樓上呼喚美酒的興致一掃而光,姑且把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回想起故鄉園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窩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還掛在樹枝?待到我歸鄉之時,一定還會有殘存的花兒,等待著我與賓客舉杯痛飲,一洗煩襟。

注釋

剪燭西窗語:借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語,抒發懷鄉之情。

百五:指寒食節。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為寒食。

旗亭:指酒樓。

高陽儔侶:西漢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

靨(yè):臉上的酒窩。

瑣窗寒·寒食鑒賞

  這首詞抒發的是詞人的羈旅情懷,清真工羈旅行役之詞,人所公認。詞作的上片寫暮春欲雨之時,由日轉夜,從夜雨說到話雨,又從話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時旅況,羈旅情味,由外及內使人深思。下片敘寫寒食及節日思鄉之情。寒食禁煙而飲酒,人到老年,回憶往事不勝感慨。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開首三句即點明時間和詞人彼時所處環境。薄暮時分,柳色漸漸昏暗,烏鴉盤旋聒噪,詞人正站在朱戶之中,小簾之后凝神沉思。首三句雖為敘寫眼前景況,但仍起著渲染氣氛的作用。薄暮時分,天氣漸暗,群鴉亂啼,單身一人置身其間,詞人的愁思、煩亂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與“啼鴉”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桐花半畝,靜銷一庭愁雨”,這兩句詞人繼續敘寫他佇立簾后所見之景,同時景中含情,詞人的愁緒已經躍然紙上。這與“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所描寫的意境相似。黃昏時節,再加上綿綿不絕的春雨,這種意境描寫雖非清真所首創,卻是古典詩詞中描寫愁緒時最常用的典型環境。這里詞人用一“鎖”字使得本為抽象無形的情緒形象化,從而突出了詞人此時愁悶難堪的心境。“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這三句是說那滴噠的雨聲灑落在空寂的臺階上,使得詞人心緒更加煩亂愁悶,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不禁思緒聯翩,想到何時才能與故人相會。這里化用了李商隱《夜雨寄北》詩意:“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詞作至此,愁緒的內含已漸漸明朗、具體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這一層詞人宕開一筆,由眼前之景轉而幻想從前,在變幻境界中感嘆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頗有不勝今昔之感。“楚江”,此當指長江,李白詩有“天門中斷楚江開”,杜甫詩有“楚江巫峽半云雨。”“風燭”,此形容人生短暫,老年人如風前之燭。蘇軾詩有“過眼百世如風燈”,杜甫詩有“風前春燈亂,江鴻夜雨懸”,所繪即此情景。

  下片寫節日思鄉之情。“遲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詞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羈旅,轉入敘寫遲暮情景,以前之虛幻,轉入眼前之說實;前之遙遠回蕩,此則轉入本題。章法大開大合。因寒食禁煙,故曰“無煙”,“禁城百五”,也是寒食節。《荊楚歲時記》:“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寒食。”“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寒食禁煙不禁酒,故可去酒樓飲酒。“儔侶”,即伴侶。“高陽”,地名,在河南杞縣。《史記》中酈生為高陽酒徒。李白詩有“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這句的意思是說,寒食節中,旗亭飲酒取樂之事,還是讓高陽酒徒們去吧。這里用的是側筆,實際上是敘說自己為愁思所纏繞,沒精打采,對玩樂毫無興趣。“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對羈旅之愁與思家之情化成了具體的內容,那“東園”此時又是一番桃李爭春,明媚春光,而那給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姑娘,如今是否還在?詞人描述得越具體,越真切,說明其思念之情越銘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詞人的關切之情更顯真切。歇拍三句:“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詞人歸心似箭,未踏歸途,心早已設想好歸家時的情景。到那時,春意猶在,尚有殘花掛在枝頭,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客”字,表明詞人始終未曾忘記自己的游子身分。

  整首詞很巧妙地將現實、回憶、設想結合起來,結構天成,含蓄而又細膩,意淡而氣厚。周濟稱贊該詞“奇橫”(《宋四家詞選》),黃蓼園則評:“前闋寫宦況凄清。次闋起處,點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懷,風情旖旎可想”(《蓼園詞評》)。品評頗合實際。

周邦彥簡介

唐代·周邦彥的簡介

周邦彥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 周邦彥的詩(286篇)

猜你喜歡

種竹月馀稍覺憔悴恐有不安意用前韻慰之 其一

明代王紱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臨刑詩

明代林薦

愿續當年李侍郎,遺言謝世報高皇。獨憐一片忠貞骨,不死沙場死法場。

初八日微雨明日猶有賜意作兩絕句 其二

宋代趙蕃

不堪積暑滯煩疴,幸甚新涼脫網羅。聞道重陽更逢閏,今年節意屬秋多。

卜算子 漫興

宋代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

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

九日追和虞太史韻東徐僉憲叔明

劉崧

莫嘆飄零萬里身,尊前相見即相親。黃花翠竹來江外,紫蟹銀魚出海濱。

雁度石門云氣近,烏啼金井露花新。不辭令節成歡醉,總是登高能賦人。

贛州豐樂長老惠宣寫予真戲贊時年七十三

宋代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臺,鼎立三禪屢往來。

豪氣雖存誰復識,形容變盡鬢皚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