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滿庭芳·香叆雕盤

滿庭芳·香叆雕盤

[宋代]:蘇軾

香叆雕盤,寒生冰箸,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檐轉月,余韻尚悠揚。

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愁腸。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像賦高唐。

滿庭芳·香叆雕盤譯文及注釋

譯文

香煙繚繞升出于雕鏤的彩盤,寒氣從冰柱中生發出來,畫堂里別有一般風光。主人情意重,設宴席還請出美女。歌女的頸項潔白圓潤,似用軟玉搓捏而成,藕絲般的裙子如仙女的新織的衣裳。幾首歌唱完,月亮已轉過凌空的房檐,余音還悠揚不絕。

這歌聲,人間哪里去找,那些司空見慣的女伶,實在也太尋常了。在座的狂放的客人,心緒繚亂。歌女說金釵落了地,正要撿,十指露出來,如春筍般細長。我親自看見了,比《高唐賦》里還要美的人。

注釋

香瑗雕盤:指香煙繚繞升出于雕鏤的彩盤。香,指燒香冒出的香煙。瑗,香煙繚繞裊裊升騰,有如云霧靄靄。雕盤,雕鏤彩釉的煙盤。

寒生冰箸:寒氣從冰柱中生發出來。冰箸,指屋檐上滴水凍結的冰柱。亦稱冰條。箸,筷子。

紅妝:陪酒侍宴的歌女。

“膩玉”句:形容歌女的頸項潔白圓潤,似用軟玉搓捏而成。

藕絲:彩色名。也借以形容用藕絲般纖細嫩絲所織成的裙子。

虛檐轉月:月光悄悄地從靜寂的屋檐轉照下來。指時間已久。

“余韻”句:指歌聲悠揚的馀韻尚在耳邊回蕩。

狂客:此指作者自己。言被歌女美貌藝伎著迷得發狂的人。

春筍:形容歌女的十指尖尖,像春筍初發般媚入。

宋玉:戰國時楚國的辭賦家,或稱屈原之弟子,曾事頃襄王。作《高唐賦》,描寫了一個妙麗的巫山神女。此說《高唐賦》中的美女尚不及席上的歌女美。

參考資料:

1、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263-264

2、王水照 朱剛.蘇軾詩詞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47-148

滿庭芳·香叆雕盤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1087年)六月。清王文誥《蘇詩總案》謂作于丁卯六月之“集于王詵西園”。宋米元章有《西園雅集圖記》,記述畫家李伯時所畫“西園雅集圖”中的蘇軾與王晉卿等十六位文人墨客相聚議論弄墨的“卓然高致”和“各肖其形”的情景。

參考資料:

1、孫凡禮 劉尚榮.蘇軾詩詞選:中華書局,2005:263-264

滿庭芳·香叆雕盤鑒賞

  詞的上片,一開頭先展現出堂宇的一片清涼明麗的夏日景象:雕盤中升騰繚繞著的靄靄煙香,堂上陳置著冬日儲存的天然冰塊,滿屋清香撲鼻,又時感渾身清涼。爽涼舒適的環境,為下文妙麗“紅妝”的出場,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為“主人情重”的盛意,進行了渲染。下面“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淋漓盡致地描繪了歌女“囀春鶯”的外貌美。而“歌聲罷”三句,則極寫歌聲的馀音回蕩,顯出靈動悄恍之美。你看,當歌聲停歇之后,人們才如夢初醒般看到月光已從靜寂的屋檐下爬了進來,因為歌聲太迷人了,聽得也太專注了,所以忘記了時間的飛逝。不僅如此,那悠揚美妙的歌聲馀音,似乎還在人們耳邊飄蕩回旋不止呢!這是暗用了《列子·湯問》“曹娥善歌”的故事寓意:“昔曹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詞借此典故,夸張地表現了囀春鶯的歌聲極強的感染力,有如曹娥的“馀音繞梁”,給人以無限想象的馀地,說明歌女不僅外貌美而其歌聲更美。

  下片轉向了作者對絕代佳人的驚訝和贊嘆。“人間,何處有?”像囀春鶯這樣美貌而絕倫的歌手,人間無處去找那些司空見慣的女伶,實在是尋常。“坐中狂客,惱亂愁腸”,作者不禁為之心緒繚亂,“狂”態百出,不知如何是好了。驀然間,“報道金釵墜也。”歌女一聲尖叫,作者的視線也立即隨著她的手伸向地面去撿拾金釵——一只纖長細嫩的手臂煞時從舞袖中袒露出來:十指尖尖,如春筍初發,愈加可愛無比。這個突發的小插曲,卻驟然增添了歌女的另一層美麗,啟示人們對她整體部位美的想象和思索,意味無窮。于是,詞情便順利地轉向了虛處的渲染和烘托:“親曾見,全勝宋玉,想象賦《高唐》。”意謂:宋玉在其《高唐賦》中塑造的巫峽妙麗神女,是出自他的藝術想象,現實中并不存在;而我自己這番親眼所見,卻無與倫比,她的美,遠遠超過了宋玉筆下的神女。這段話,是作者的自言自語,一如癡人癡話,任其傾慕思戀之情,全從心底款款流出。在感慨萬千中,將無窮思緒引向無邊無際的時空之中。美人不多見,也難能再相遇,作者此時似乎還交織著一種悵然若失的人生感受,遺憾不已。

  這是蘇軾一首顯著的婉約詞,寫得靈動逼真,意趣盎然。這首詞雖然也受到柳永詞的影響——如“膩玉圓搓素頸”,全用柳永《晝夜樂》。然而從詞的整體藝術格調來說,它感情純真麗自然,與柳永詞的華麗濃艷不同,而有所超越。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送人還山

元代善住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

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后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贈王別駕時署縣有薦

明代盧龍云

才名共仰三川舊,治行咸推百粵先。郡以分猷看展驥,邑緣試劇待烹鮮。

霜含白簡俱稱最,春滿黃堂各頌賢。珍重佩刀酬解贈,君家元沐主恩偏。

春帖子詞二十首·十夫人合五首

宋代歐陽修

玉殿簽聲玉漏催,彩花金勝巧先裁。

宿云容與朝暉麗,共喜春隨曙色來。

山中九日

郭印

信馬幽尋慣,重陽未及家。

清游貪翠巘,素約負黃花。

秋杪二日招諸友集靜遠堂分得門字時扈芷天游二上人新至

范景文

共挹高秋色,茗杯遠意存。囊云來古澗,繪雪艷耑門。

花影當風亂,歌絲入夜繁。禪參清醉里,聽曲莫銷魂。

贈蔡帥

明代李夢陽

時清晝臥銅牙弩,客散宵披玉檢文。可道將軍渾是武,曾將三策獻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