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王夫之的詩 > 更漏子·本意

更漏子·本意

[明代]:王夫之

斜月橫,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聲緩緩,滴泠泠。雙眸未易扃。

霜葉墜,幽蟲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

更漏子·本意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輪彎月掛在西邊,稀疏的星星閃爍著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卻顯得格外漫長。漏壺滴水的聲音回蕩在耳邊,使人難以入睡。

下了霜的葉子彎了下來,幽暗角落的蟲子在鳴叫,秋天的一切都是顯得如此悲涼,薄酒一杯,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滿腔熱血地想要為國效力,卻始終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兒女情長,只能深埋在心中。

注釋

炯(jiǒng):明亮。

永:漫長。

滴泠(líng)泠(líng):指漏壺滴水之聲。

扃(jiōng):門上鈕環,喻閉門,引申為閉眼。

幽:陰暗的角落

絮(xù):鳴叫

薄:少許。

參考資料:

1、巨傳友.清代臨桂詞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00-101頁

更漏子·本意創作背景

  明朝滅亡后,王夫之在家鄉衡陽抗擊清兵,失敗后,隱居石船山,從事思想方面的著述。晚年身體不好,生活又貧困,寫作時連紙筆都要靠朋友周濟。王夫之每天都在寫文章,以至于磨硯,提筆都覺得費力。王夫之感到報國無門,內心感覺非常悲涼,便把內心的苦楚宣泄在文學作品中。

參考資料:

1、葉嘉瑩.清代名家詞選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26-28頁

2、張九鉞.陶園詩文集.湖南:岳麓書社,2013年:19-20頁

更漏子·本意鑒賞

  “斜月橫,疏星炯”是環境描寫,烘托出悲涼的氛圍,也為下文作鋪墊。有漏壺滴水聲、霜葉墜落聲和秋蟲的鳴叫聲。襯托秋夜的漫長和寂靜,借以表達作者內心的孤寂難平。表達了憂國憂民之情。“雙眸未易扃”則可以看出此時作者的狀態是心緒不寧,難以入睡的。“雙眸未易扃”與“不道秋宵真永”前后呼應,正是作者徹夜難眠,才感到秋夜漫長。

  結構上,承上啟下,與上文的外在環境的凄清相應和,為下文抒壯志未酬和憂國憂民之情作鋪墊。

  “薄酒何曾得醉!”這句話是定語后置句,詞人借酒消愁,卻不能醉。原因在于他心憂天下。通過“天下事,少年心,分明點點深”這些詩句,表達了憂國憂民情,表達了反清復明壯志未酬之情。通過“薄酒何曾得醉”可以看出詞人愁之重、深。

  全詞格式工整對仗,上片寫景,下片言志。作者秋宵長夜難眠,以酒求醉、求眠不得,其根本原因在于憂國憂民的情懷,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懷。本詞中寫長夜不能入睡,為更漏聲所惱。末三句感懷家國身世,更覺情意深摯,含蘊不盡。

王夫之簡介

唐代·王夫之的簡介

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農,號姜齋、又號夕堂,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今湖南衡陽)人。他與顧炎武、黃宗羲并稱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傳》、《黃書》、《尚書引義》、《永歷實錄》、《春秋世論》、《噩夢》、《讀通鑒論》、《宋論》等書。王夫之自幼跟隨自己的父兄讀書,青年時期王夫之積極參加反清起義,晚年王夫之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遺民,學者遂稱之為船山先生。

...〔 ? 王夫之的詩(967篇)

猜你喜歡

荊州道中

宋代袁說友

硉矹奇峰繞復環,淼茫大水枕前灣。

望迷荊楚山川外,浮遍乾坤日夜間。

與國賢良夜歌二首 其一

唐代張柬之

柳臺臨新堰,樓堞相重復。窈窕鳳皇姝,傾城復傾國。

回鑾奉皇太后進宮之作

弘歷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

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云表,藹藹萃千祥。

時秋積雨霽

宋代毛直方

醞釀豐年付老農,挽回涼信報詩翁。

巫山久暗埋寒碧,湘水初明浴晚紅。

生辰辱雪湖詩祝次韻奉酬

明代謝遷

殘雪空庭漫掃除,滿堂淑氣晝晴初。天開壽域迎春蚤,人在康衢擊壤馀。

老去蒹葭真倚玉,朝來青鳥忽傳書。樗材卻愧靈椿祝,手把郵筒捲復舒。

長春境

明代張寧

遲遲松柏林,郁郁山水窟。依依久住人,宛宛舊游客。

人客不改心,山木不改色。彼哉同州庸,華蘼何所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