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葛長庚的詩 >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

[宋代]:葛長庚

綠暗紅稀春已暮,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柳絮欲停風不住,杜鵑聲里山無數。

竹杖芒鞋無定據,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樵子漁師來又去,一川風月誰為主。

鳳棲梧·綠暗紅稀春已暮鑒賞

  這首詞,《詞綜》作于真人詞。玉蟾先生《詩余》作葛長庚詞。《全宋詞》“無名氏目”錄此題,全文見《詞綜·卷二十四》。

  這首詞的主旨在于表現暮春時節落拓無依的羈旅之愁。上片濃艷,下片疏淡。

  “綠暗紅稀”正是李清照《如夢令》中之“綠肥紅瘦”,意味著綠葉成蔭,而百花凋落。從“綠”、“紅”二字見色彩之艷麗,而“暗”、“稀”二字,卻又給人以遲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調已由這四字定下,以下樂景,哀景亦由此發端。“春已暮”點明時節。“燕子銜泥,飛入垂楊處”句,畫感鮮明,形象優美,洋溢著生活氣息,有如春的贊歌,這里寫的是樂景、“柳絮欲停風不住”句,仍寫暮春之景,卻使人在情緒上頓覺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風而飄泊不定,讓人聯想起游子之飄泊無依的情狀來,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鵑聲里山無數”正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渲染悲涼氣氛。“山無數”自是“亂山深處”。杜鵑一聲接著一聲,使人倍覺悲摧,應是哀景。詞的上片就是這樣通過對暮春景物的鋪陳描寫,由樂景引出哀景來,“柳絮”句很自然地體現出這種過度與轉折,并為下片抒情留下伏筆。

  下片,描繪游子形象,抒發羈旅憂愁。“竹杖芒鞋”正是顛沛流離、終日奔波的遠行人之寫照,“無定據”顯示這遠行游子的飄泊無依,同上片“柳絮”句遙相呼應。“穿過溪南,獨木橫橋路”承接“山無數”,點明詞人立足點,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漁師”來來往往,自得其樂,反襯游子之飄泊天涯,縱有“一川風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賞,“一川風月”意味著夜的來臨,加重羈旅無歸之悲慨。“誰為主”與“無定據”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脈相通,進一層表現客身在外,無所歸依的心情。

  全詞有一種濃厚的時代末落氣氛,與南宋后期許多士人處境吻合。詞中寫景全是畫筆,濃淡相宜。樂景暗含遲暮色調,滲出悲涼來。樂景轉出哀景,濃重地渲染悲愁氣氛。寥寥幾筆寫景卻抓住羈旅特色,構成典型環境,表現主人公之寂寞孤單。全詞展現出一幅暮春風月、獨木橫橋路上、天涯飄泊圖來,富有情韻。(陶先淮)

葛長庚簡介

唐代·葛長庚的簡介

葛長庚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于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于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 ? 葛長庚的詩(154篇)

猜你喜歡

蝶戀花·將去揚州重至湖上作

黃侃

波上殘陽紅萬疊。小得勾留,不負清秋節。一紀重來情緒別。

蘆花替我頭如雪。

句 其三

宋代呂大防

樹向仙山老,枝經漢水燔。

吳待問之蒙城簿

宋代楊億

西來赴調合關繻,黃綬風塵厭九衢。

祖席且同開口笑,公庭未免折腰趨。

酬沈先輩卷

唐代歸仁

一百八十首,清泠韻可敲。任從人不愛,終是我難拋。
桂魄吟來滿,蒲團坐得凹。先生聲價在,寰宇幾人抄。

抵荷湖村作

清代陸文杰

到耳鄉音聽未真,半生辜負鑒湖春。峰巒一笑如相識,我本山陰道上人。

泊舟

宋代趙汝鐩

前頭無泊處,且住荻花林。

水沸知灘淺,煙蜂花在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