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項鴻祚的詩 > 清平樂·池上納涼

清平樂·池上納涼

[清代]:項鴻祚

清平樂·池上納涼譯文及注釋

譯文

水天一色一片清靜涼爽氣息,庭院中靜悄悄的人們都在納涼消夏。門簾高卷清風搖動著室內的蠟燭,竹影婆娑映照墻上就像一幅美麗的寫竹圖畫。

醉后躺臥桃笙竹制成的竹簟上,輕羅紈扇微微煽動涼氣徐發。荷塘里驟雨一下子就過去了,明天一定會是秋風蕭殺。

注釋

清平樂(yuè):詞牌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兩個樂調命名。雙調四十六字,八句,上片四仄韻,下片三平韻。

清話:清新美好的意思。

銷夏:消除暑氣,即納涼。銷一作“消”。

蠟炬:蠟燭。

桃笙:竹簟。據陳鼎《竹譜》載,四川閬中產桃笙竹,節高皮軟,制成竹席,暑月寢之無汗,故人呼竹簟為桃笙。

熟羅:絲織物輕軟而有疏孔的叫羅。織羅的絲或練或不練,故有熟羅、生羅之別。

一霎:一會兒。

參考資料:

1、溫庭筠.婉約詞 豪放詞:萬卷出版公司,2010:第129頁

2、郭彥全.歷代詞今譯:中國書店,2000年:第699頁

清平樂·池上納涼創作背景

  這首詞創作于清宣宗道光初年(1821年)。項鴻祚自幼天資聰援,善于著文。他填詞很講究音律,雖內容大都是傷春悲秋之作,然卻以古艷哀怨的詞風著稱于世,在寫作技巧上也有很多可取之處。這首詞作是詞人借描寫夏夜在庭院納涼的情景,抒發出幾分對人生的哀怨。

參考資料:

1、田軍,王洪.金元明清詩詞曲鑒賞辭典: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第1309頁

2、錢仲聯.清詞三百首:岳麓書社,1992:第233頁

清平樂·池上納涼鑒賞

  詞的上片,勾勒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水天清話,院靜人銷夏”二句,勾畫出一幅夏夜寧靜、清幽的畫面。描寫池水、夜空一片清澄,庭院悄然無聲,只有詞人在池畔乘涼。“蠟炬風搖簾不下,竹影半墻如畫”,是寫在庭院乘涼的詞人所看到的室內的情景。根據下片詞首句“醉來”二字判斷,詞人此時是在以酒銷夏,邊飲酒邊觀賞院中的景色,夜風吹來,室內的蠟燭光炬被風吹得搖晃不定,門簾也隨風搖動;室外,月光將竹林映照在墻壁上,竹影依風搖曳,發出輕微的聲響。在這里,詞人是以動寫靜,那被風吹動的燭光,飄乎不定的門簾和那半墻如畫的竹影,更顯出夏夜的寧靜,雖不一字月,卻使人感到明月朗照。瞑目遐思。一幅清新優美的夏夜圖便可在眼前浮現。

  詞的下片著意描寫詞人乘涼時的心情。“醉來扶上桃笙,熟羅扇子涼輕”二句,是寫人的動作。詞人醉酒后扶墻走到床邊,躺在竹席上,手執熟羅扇,輕輕的扇風雖使人略感清涼,但卻難解詞人的醉意,在朦朧的醉意中,詞人由涼爽的夏夜,忽然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一霎荷塘過雨,明朝便是秋聲”,眼前池塘正是蓮葉碧青,荷花爭奇之時,然而瞬間雨過,一夜間便花凋葉殘,明朝醒來,庭院里便是一片秋聲。最后兩句著似寫景,實則是借寫醉意中的幻覺,寄托詞人自己對人生的感慨。

  全詞勾勒出一幅常見的池邊消夏圖,傳遞了一種閑適、安逸、祥和的氣息。水天清話,夜深入靜,是小令的基調,但不時有風中燭曳、墻上竹動、席上人晃、手中扇搖、水中波興,來打破這種靜謐。以動襯靜,對比分明。項鴻祚曾自言“幼有愁癖”,容易觸景生情,任何景物都能勾起他的憂情苦緒。這首詞就是詞人以傳神的筆墨,抓住剎那間的愁情描繪出的如畫的境界。

項鴻祚簡介

唐代·項鴻祚的簡介

項鴻祚

項鴻祚(1798~1835)清代詞人。原名繼章,后改名廷紀,字蓮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兩應進士試不第,窮愁而卒,年僅三十八歲。家世業鹽筴,巨富,至君漸落。鴻祚一生,大似納蘭性德。他與龔自珍同時為“西湖雙杰”。其詞多表現抑郁、感傷之情,著有《憶云詞甲乙丙丁稿》4卷,《補遺》1卷,有光緒癸巳錢塘榆園叢刻本。

...〔 ? 項鴻祚的詩(8篇)

猜你喜歡

酬臥云

宋代劉木

美人隔云水,廣永幾千里。

白日有沒時,相思無窮已。

望月遣懷二首 其二

近現代葉云峰

一簾涼月一曲歌,響遏行云俗慮磨。料得吳門佳子弟,豪情勝慨此時多。

春暮有懷李孟璿

李進(孟昭)

暖云無力度鄰墻,風裊游絲拂地長。深院獨眠淹病酒,袷羅初試淺熏香。

新巢燕子來如約,未謝梨花待洗妝。綠草滿池春欲去,幾隨詩夢到君傍。

偈六十九首 其二

宋代釋道寧

風攪長空,春云四起。六臂三頭,徒誇唇觜。匝地普天,全非伴侶。

等閒拈出與君看,直下分明須薦取。

水調歌頭 姑蘇臺

宋代張镃

孤棹溯霜月,還過闔廬城。系船楊柳,橋畔吹袖晚寒輕。

百尺層臺重上,萬事紅塵一夢,回首幾周星。風調信衰減,親舊總凋零。

贛州豐樂長老惠宣寫予真戲贊時年七十三

宋代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臺,鼎立三禪屢往來。

豪氣雖存誰復識,形容變盡鬢皚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