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曙的詩 > 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

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

[唐代]:張曙

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譯文及注釋

譯文

枕邊薰爐的香煙在帳幕飄裊,兩年來我整天苦苦地懷念你。明月和杏花明自我的心思。

我為了尋你走遍天上人間,終于與你重新歡聚在一起,醒來才知道這又是在夢里。如今正是小雨紛飛的黃昏,畫簾默默無聲凄清地低垂。

注釋

枕障:枕頭和屏障。

薰(xūn)爐:用來熏香或取暖的爐子。

杏花明月:杏花每年春天盛開,月亮每月一度圓缺,故以之擬指歲月時間。

始應知:才能知,或正可知。

天上人間:天上和人間。

覺:醒。

畫簾:精繡、垂彩之簾。

參考資料:

1、嚴迪昌.《中華古詞觀止》.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48

2、劉翠,劉石.《雅詞精品》.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120

3、喬力.《唐五代詞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70

4、高陽里.《花箋春心·婉約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22

5、林兆祥.《唐宋花間廿四家詞賞析》.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44

6、楊光治.《唐宋詞三百首今譯賞析》.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33-34

浣溪沙·枕障薰爐隔繡帷鑒賞

  詞的上闋看似平淡,然而有些地方也頗見精巧。如首句的“隔”字,既交代了室內枕屏、薰爐與繡帷間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種人去樓空、遠隔天涯的聯想。第三句,杏花明月用來作為春秋季節的特征,并且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它們人的感知,點明只有杏花明月深知作者的相思之苦。這樣寫,的確為詞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與惆悵。

  詞的下闋構意佳妙。代為設想愛姬已逝,卻不愿信其逝,故著一問句,愈見其恍惚哀慟之態。下面兩句更妙,舊日的歡情只有在新夢中重現,正當纏綿悱惻之際,忽然醒來,惟有“枕障薰爐隔繡帷”,此時的悲哀之情可想而知。但作者到此意猶未足,再著力添上一筆,醒來之時,正值黃昏,畫簾低垂,雨聲瀝瀝,真是到了“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境界。古人曾說,詞起結最難,而結尤難于起,如這首詞的結句,不僅為全詞增添了畫意詩情,并且給人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想象余地,真是所謂詞家本色,故能打動悼亡者之心。

  縱觀全詞,詞的上片先寫悼亡、相思之情,枕障、薰爐、繡帷依然如故,但物在人非。面對有情之物,悼亡之人仿佛看到了昔日愛姬。遐想當年,他與愛姬情之融融,愛之切切。深情所系,愛姬逝去的兩年之中,每日情思裊裊,過往的回憶使他無法忘懷,不禁邀請春花、明月與之共語。因這情,花知、月知、天知、地知,如此深切的感情確實哀婉動人。下片寫夢中相會,情到深處,悼亡人竟不信愛姬已逝,上天入地苦苦尋覓,但都成空,只好在夢鄉重溫舊情,而這往日的歡樂,又仿佛別添幾分新鮮。這新鮮,是經年之后愛情的一種升華。全詞寫得真切、自然、哀婉動人。

張曙簡介

唐代·張曙的簡介

張曙 (772-846),小字阿灰,一作阿咸,南陽(今屬河南)人。侍郎張祎之從子。(一說侄)。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官至拾遺。 曙工詩善詞,才名籍甚。頗為鄉里所重。詞傳一首,或疑張泌作。

...〔 ? 張曙的詩(3篇)

猜你喜歡

寄題潘少承西樵山房

明代黎民表

新營丹室鐵泉山,千樹梅花不共攀。

夜夜京華成短夢,白云紅葉屋三間。

望中條

唐代唐彥謙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
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一春苦旱因成一章

陳振家

似鐵田泥難務耕,枯焦雜草剩蔫莖。雨星偶灑兩三點,雷鼓偏搥幾百聲。

人定勝天雖見說,龍停司澤豈能成。彼蒼莫也胸襟窄,計較凡夫懵懂情。

鷓鴣天 題樊會公小像

明代宋琬

曾向車中看璧人。金丸珠勒冶城春。只今老作青溪長,猶是當時折角巾。

姿卓犖、骨嶙峋。畫師摩詰是前身。知君埋照饒深意,新筑糟丘號酒民。

迎大年椿上人不值暮歸偶成

元代丁鶴年

東歸間道已浮杯,力疾遙迎日幾回。何處晚來成誤認,風簾竹影月窗梅。

茅舍書聲

戴梓

瓜藤墻外接陂陀,薜荔為居面碧波。一卷正當風里讀,蓼花秋浦下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