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洪邁的詩 > 踏莎行·院落深沉

踏莎行·院落深沉

[宋代]:洪邁

院落深沉,池塘寂靜。簾鉤卷上梨花影。寶箏拈得雁難尋,篆香消盡山空冷。

釵鳳斜欹,鬢蟬不整。殘紅立褪慵看鏡。杜鵑啼月一聲聲,等閑又是三春盡。

踏莎行·院落深沉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夜晚的院落幽深隱蔽,池塘寂清謐靜。我睡不著覺,把窗簾卷掛在簾鉤上,映入眼簾的是滿樹梨花的花影。手指攏住古箏的弦,黑暗中箏面的雁柱也摸不到,音調也調不準。香爐中的盤香耗盡,懶得去添香料,身處屏風旁也徒然感覺到室內的寒涼。

鳳形的頭釵傾側在頭發的一邊,蟬形的鬢發發武零亂不整。憔悴面孔的脂粉顏色即刻減退,也懶得去照一下鏡子。月下傳來杜鵑鳥一聲聲催歸的啼叫聲,不經意間,一年中三春的美好時光就這樣輕易終結了。

注釋

踏莎行:詞牌名。亦稱《踏雪行》。雙調五十八字,前后闋各三仄韻,前后闋開始兩句例用對仗。

深沉:深邃隱蔽。北宋梅堯臣《邃隱堂》詩:“華宇何深沉,但聞列圖籍。”

簾鉤:卷掛簾帷的鉤子。唐王昌齡《青樓怨》詩:“腸斷關山不解說,依依殘月下簾鉤。”

寶箏:箏的美稱。拈:原指手指捏取、搓搽東西。這里指彈箏時的捻、攏、挑等手法。得:助詞,用在動詞謂語后,表示行為的實現。可靈活譯出。雁:雁柱,指箏面承弦的柱,排列如雁行。雁柱的作用是調整音高。兩宋之交的呂渭老《薄悻》詞:“盡無言、閑品秦箏,淚滿參差雁。”

篆(zhuàn)香:是用香末盤繞成盤曲狀的爐香。兩宋之交的李清照《滿庭芳》詞:“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消:同“銷”,耗費。山:指屏風中所畫的山。空:徒然,無效果。

釵鳳:指飾有鳳形的頭釵。釵:古代婦女別在發髻上的首飾,由兩股簪子合成。唐李洞《贈入內供奉僧》詩:“因逢夏日西明講,不覺宮人拔鳳釵。”欹(qī):斜,傾側。

鬢(bìn)蟬:即蟬鬢,古代婦女的一種發式,兩鬢薄如蟬翼,故稱。亦借指婦女。南朝梁蕭繹《登顏園故閣》詩:“妝成理蟬鬢,笑罷斂蛾眉。”

殘紅:落花。這里借指憔悴人臉上殘留的脂粉。立:副詞。立刻,立即。唐周繇《送邊上從事》詩:“提筆男兒事,功名立可夸。”褪:減色,顏色變淡。南宋陳允平《戀繡衾》詞:“緗桃紅淺柳褪黃,燕初來,宮漏漸長。”

杜鵑:鳥名,又叫杜宇、子規,傳為古蜀帝所化,其叫聲若“行不得也哥哥”,人們認為有催歸的意思。

等閑:隨便,輕易。三春:舊指陰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盡:終止。

參考資料:

1、潘天寧.千家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3:第208頁

踏莎行·院落深沉創作背景

  紹興十五年(1145年),洪邁中在臨安參加試詞科三考試,考試結束后,與幾個朋友到妓樓游玩。妓樓的孫氏,讓賓客各賦一詞,洪邁作此詞,賓客皆說:洪邁必高中,后來果然考上了進士。

參考資料:

1、馬興榮,劉乃昌,劉繼才主編.全宋詞 廣選·新注·集評 3:遼寧人民出版社,1997.07:第60頁

踏莎行·院落深沉鑒賞

  開頭兩句用“院落”、“池塘”寫女主人的生活環境,而這環境的特點是“深沉”與“寂靜”,一上來就透露了境中人的孤單與寂寞。第三句由“院落”、“池塘”寫到“簾鉤”,這正如電影鏡頭的推移,且的是讓讀者親自巡視一下主人公的生活天地,從而加深空闊、冷清的感受。一般人喜歡用“簾幕低垂”寫孤寂,這固然不錯,但往往需要上下文的配合,否則,美滿的家庭也能庭院深深、簾幕沉沉。也許洪邁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而他又不愿意在上下文中點明主人公的哀樂,于是別出心裁,煉出“簾鉤卷上梨花影”一句。如果簾鉤卷上只有“梨花影”前來作伴的生活,那就太空虛和寂寞。以上三句著力渲染了環境。

  她在彈箏:“寶箏拈得雁難尋”,她在出神地望著燒盡的篆香:“篆香消盡山空冷”。呂渭老《薄幸》詞:“盡無言、閑品秦箏,淚滿參差雁。”而這里的女主人公卻是“寶箏拈得”而“雁難尋”,連音調也調試不準,有相思而無法于弦上訴說,這就加倍的不堪。眼看著“篆香消盡”而懶得去添,以致帷冷屏寒,其難以入睡也可知矣。“山”是畫屏上的山,如牛嶠《菩薩蠻》所說的“畫屏山幾重”。這一句所寫的情境,《花間集》中頗多見,如歐陽炯《鳳樓春》“羅幌香冷粉屏空”,毛熙震《木蘭花》“金帶冷,畫屏幽,寶帳慵熏蘭麝薄”,張泌《河傳》“錦屏香冷無睡,被頭多少淚”,都可作為理解此句的參考。女主人公這一整夜都是在凄涼中度過,那么未來的一天,又將“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過片的“釵鳳”三句寫主人公形貌。在痛苦中熬著日子,“釵鳳斜鼓”、“鬢蟬不整”、“慵看鏡”,便是相思成疾之狀的形象反映。《詩經·伯兮》中的句子:“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以及徐斡《室思》里的話:“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這三句正是要表現其無窮的思念。“杜鵑啼月一聲聲”,表面上只寫環境,只是在進一步創造冷清的氣氛,因為“杜鵑啼血猿哀鳴”是自然界最凄厲的聲音,實際上這里還用催歸的杜鵑聲表現思婦對行人的期待。前面已經說過,上半闋的結句是在暗示一夜將盡,到下半闋的結句則說“等閑又是三春盡”。

洪邁簡介

唐代·洪邁的簡介

洪邁(1123——1202),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人,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副丞相、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謚“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

...〔 ? 洪邁的詩(126篇)

猜你喜歡

東園宴罷

明代朱誠泳

三分春色正當中,媚景撩人處處同。斜日小亭人醉后,杏花香散一簾風。

送蘇監生復還家

謝晉

才辭東觀入成均,又見治裝去謁親。為客情懷如昨日,到京才學勝他人。

歸遲莫訝縫衣舊,志遂應當戲綵新。想是今年除夜酒,團欒坐待故園春。

題道士鄭渭濱詩卷

宋代馮去非

江湖曾是飲清波,筆染霜華秋最多。

夢里誦君新句子,覺來無奈月明何。

即席贈任棠山

明代楊慎

紅濕城中仙里,香霏閣下人家。幸遇風流地主,渾忘飄泊天涯。

六彩狂呼瓊略,百杯爛醉金沙。何日公尋黃石,壁津共泛靈槎。

謁仇山村墓迢和張仲舉詩韻

元代凌云翰

敬吊先生落照中,紙煙銷盡酒樽空。牛羊上壟無人管,豈為當時面發紅。

晏坐信筆二首 其一

陳振家

孤根懸繞托巖屏,寸土得生真福庭。未敢恃才輕命數,豈將俗理詰蒼冥。

溪山久處有清氣,人事多爭損性靈。自落天涯無掛礙,吟魂欲共遠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