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杜牧的詩 > 念昔游三首

念昔游三首

[唐代]:杜牧

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

秋山春雨閑吟處,倚遍江南寺寺樓。

云門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腳長。

曾奉郊宮為近侍,分明??羽林槍。

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巖樓閣風。

半醒半醉游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

念昔游三首創(chuàng)作背景

  杜牧曾因仕途失意,長期飄泊南方,“倚遍江南寺寺樓”。其中云門寺在唐代高僧薈萃,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曹溪說法,云門寺高僧善現(xiàn)住持曾事之。李白曾到此游覽,并題有《游水西簡鄭明府》一詩。《念昔游三首》是杜牧在若干年后追憶那次游蹤而寫的組詩。

參考資料:

1、唐永德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062-1063

念昔游三首鑒賞

  第一首詩的前兩句,描寫作者十年浪跡江南,不受拘束的生活。漫長的生涯中,詩人只突出了一個“自獻自為酬”的場面。兩個“自”字,把他那種自斟自飲,自得其樂,獨往獨來,不受拘束,飄然于繩檢之外的神態(tài)勾畫出來了。這神態(tài)貌似瀟灑自得,實際上隱約地透露出不合時宜的憤世之感。

  詩的后兩句正面寫到“念昔游”的“游”字上,但是并沒有具體描寫江南的景色。“秋山春雨”只是對江南景色一般的概括性的勾勒,然而爽朗的秋山和連綿的春雨也頗富于江南景致的特征。“春”、“秋”二字連用,同前面的“十載”相呼應,暗示出飄泊江南時日之久。詩人寄情山水,徜徉在旖旎風光之中,興會所致,不免吟詩遣興。寫游蹤又突出江南的寺院,正如作者在《江南春絕句》中所說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風光尤勝之故。“倚樓”關切吟詩。“倚遍江南寺寺樓”,并烘托出游歷的地域之廣,也即是時間之長,又回應開頭“十載”。

  詩人到處游山玩水,看來似乎悠然自在,內(nèi)心卻十分苦悶。這首憶昔詩,重點不在追述游歷之地的景致,而是借此抒發(fā)內(nèi)心的情緒。愈是把自己寫得無憂無慮,無拘無束,而且是年復一年,無處不去,就愈顯示出他的百無聊賴和無可奈何。詩中沒有一處正面發(fā)泄牢騷,而又處處讓讀者感到有一股怨氣,妙就妙在這“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上面。

  第二首詩在《會稽掇英總集》中在《宿云門寺》。此詩記敘作者游云門寺的經(jīng)歷。不是云門寺外的猛雨,杜牧待不住,不會宿寺過夜的,大約在近侍郊宮的時候,也逢見過大雨,就聯(lián)想到羽林軍士又直又長又亮的矛槍。

  第三首詩開門見山,提到李白在水西寺題詩一事。李白《游水西簡鄭明府》詩中云:“清湍鳴回溪,綠竹繞飛閣;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描寫了這一山寺佳境。杜牧將此佳境凝煉為“古木回巖樓閣風”,正抓住了水西寺的特點:橫跨兩山的建筑,用閣道相連,四周皆是蒼翠的古樹、綠竹,凌空的樓閣之中,山風習習。多么美妙的風光!

  李白一生坎坷蹭蹬,長期浪跡江湖,寄情山水。杜牧此時不但與李白的境遇相仿,而且心緒也有些相似。李白身臨佳境曰“幽客時憩泊”;杜牧面對勝景曰“半醒半醉游三日”,都是想把政治上失意后的苦悶消釋在可以令人忘憂的美景之中。三、四句合起來,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在蒙蒙的雨霧中,山花盛開,紅白相間,幽香撲鼻;似醉若醒的詩人,漫步在這一帶有濃烈的自然野趣的景色之中,顯得多么陶然自得。

  此詩二、四兩句寫景既雄峻清爽,又纖麗典雅。詩人是完全沉醉在這如畫的山景里了嗎?還是借大自然的景致來蕩滌自己胸中之塊壘呢?也許兩者都有,不必強解。

杜牧簡介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杜牧的詩(438篇)

猜你喜歡

七夕

宋代劉跂

夜永風露下,庭空簾幕秋。杯盤延素魄,針縷動雙眸。

天上秖今夕,人間寧少留。如何一水際,歲歲此相求。

憶遠曲

唐代元稹

憶遠曲,郎身不遠郎心遠。沙隨郎飯俱在匙,
郎意看沙那比飯。水中書字無字痕,君心暗畫誰會君。
況妾事姑姑進止,身去門前同萬里。一家盡是郎腹心,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

宋代馮時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

我來無人境,亦復窺幽窗。

游碧玉洞

區(qū)必傅

杖策恣邀游,相從在浚谷。洞口白云生,天際巖如屋。

瀑布掛崖間,飛空作碧玉。長侶江流聲,還如煙霧簇。

金山

宋代王洋

突兀波心倚翠空,他年金碧照魚龍。

火燒水轉休惆悵,且看中流樹蔭濃。

次韻答幾道 其五

清代陳寶琛

有子端應勝買田,葦間待汝共延緣。不須燈下吳江雨,相見論詩動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