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杜牧的詩 >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

[唐代]: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太平時閑游有趣卻是無能,閑愛天上孤云安靜愛山僧。

我愿手持旌麾去吳興上任,樂游原上再望望風雨昭陵。

注釋

吳興:即今浙江省湖州市。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游覽勝地。

“清時”句:意謂當這清平無所作為之時,自己所以有此閑情。

一麾(huī):旌旗。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于公元850年(唐宣宗大中四年)將離長安到吳興(今浙江湖州)任刺史時所作。杜牧,一心想報效國家。他曾在京都長安任吏部員外郎,職位清閑,難有作為。他不想這樣無所事事地虛度年華,所以這次請求外放,得到批準后,便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心情。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鑒賞

  在唐人七絕中,也和在整個古典詩歌中一樣,以賦、比二體寫成的作品較多,興而比或全屬興體的較少。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興體寫法,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長于文學,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境,他當然是很不滿意的。詩從安于現實寫起,反言見意。武宗、宣宗時期,牛李黨爭正烈,宦官擅權,中央和藩鎮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都有戰斗,根本算不上“清時”。詩的起句不但稱其時為“清時”,而且進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沒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點明“閑”與“靜”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愛孤云之閑見自己之閑,愛和尚之靜見自己之靜,這就把閑靜之味這樣一種抽象的感情形象地顯示了出來。

  第三句一轉。漢代制度,郡太守一車兩幡。幡即旌麾之類。唐時刺史略等于漢之太守。這句是說,由于在京城抑郁無聊,所以想手持旌麾,遠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長江,東南是東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轉。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在長安西邊醴泉縣的九嵏山。古人離開京城,每每多所眷戀,如曹植詩:“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贈白馬王彪》)杜甫詩:“無才日衰老,駐馬望千門。”(《至德二載自京金光門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傳誦人口之句。但此詩寫登樂游原不望皇宮、城闕,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獨望昭陵,則是別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國封建社會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國,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賢是舉,則是他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詩人登高縱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當前國家衰敗的局勢,自己閑靜的處境來,而深感生不逢時之可悲可嘆了。詩句雖然只是以登樂游原起興,說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寫一字,但其對祖國的熱愛,對盛世的追懷,對自己無所施展的悲憤,無不包括在內。寫得既深刻,又簡練;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謂“稱名也小,取類也大”。

杜牧簡介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杜牧的詩(438篇)

猜你喜歡

沁園春·一劍西來

梁羽生

一劍西來,千巖拱列,魔影縱橫。

問明鏡非臺,菩提非樹,境由心起,可得分明?是魔非魔,非魔是魔,要待江湖后世評。

題無錫楊氏壺中九老圖為蔭北少樞作

清代夏孫桐

竹林花萼盡英耆,入洛行窩又一時。各有聲名傳日下,相看杖履趁春期。

老人南極占星聚,雅集西園入畫宜。鄉望家禎成國故,從來此會獨標奇。

荅寄延綏王中丞慎徵 其一

明代王世貞

中丞繡斧下青霄,十萬軍聲靜不囂。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馬向秦驕。

莪默絕句集譯箋乙集 其三三三

近現代伯昏子

萬罪一身何穢污,知君恩恕信能涂。窮途當哭君皆顧,潦倒窮途誰若吾。

送水云歸吳

鄭惠真

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

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持二十五輪頂彌陀蹈蓮葉贊

宋代釋慧開

機輪才轉,作者猶迷。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