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張籍的詩 > 沒蕃故人

沒蕃故人

[唐代]:張籍

沒蕃故人譯文及注釋

譯文

前年出征月支,在城下全軍覆沒。

吐蕃和唐朝斷了音訊,我與你生死兩隔,長久別離。

戰場上無人收拾廢棄的營帳,歸來的戰馬還認識殘破的軍旗。

想祭奠你又懷疑你還活著,此時只能朝著天邊痛哭沈涕。

注釋

沒蕃(fán):是陷入蕃人之手,古代稱異族為“蕃”,此處當指大食,即阿拉伯帝國。蕃,吐蕃,我國古代藏族建立的地方政權,在今青海、西藏一帶。當時唐、蕃之間經常發生戰爭。

月支:一作“月氏”。唐羈縻都督府名。龍朔元年(661)在吐火羅境內阿緩城置。故地在今阿富汗東北部孔杜茲城附近。約公元8世紀中葉因大食國勢力東進而廢棄。

沒全師:全軍覆沒。

蕃漢:吐蕃和唐朝。

廢帳:戰后廢棄的營帳。

殘旗:殘留的軍旗。

參考資料:

1、韓成武.唐詩三百首賞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04月第1版:311-312

2、方笑一評注.唐詩三百首品讀: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04:199-200

沒蕃故人鑒賞

  詩人的一位老友在守衛月支的戰役中,因全軍覆沒而生死未卜,下落不明。故以“沒蕃”為題寫詩表達傷懷。

  首聯交代全軍覆沒的時間和地點。時間是“前年”,前年戰敗,現今才寫詩。這是因為作者在等侯確切的生死消息。在這次戰斗中,唐軍全師覆滅,友人是生是死,由于消息斷絕,無法肯定,故詩人不敢貿然動筆。這種感情在親密的朋友之間是很通常的。然而,老友的消息都一直沒有聽到。“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鞭瑵h之間消息已完全斷絕,兩年之中一無所獲,則友人無論是死是生,都意味著永運離別了。死了,固不用說;活著,也是做了蕃人的奴隸,不能回還了。沉痛之情,溢于言表。

  領聯是通過想象,描寫戰敗的慘狀:“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因為是全軍覆沒,不是戰死就是被俘,所以唐軍的營帳無人去收拾,散亂地堆在戰場上,任憑風撕雨澆,慘象令人觸目驚心?!皻w馬”是指逃歸的戰馬,戰馬能辨認出己方的軍旗,故能逃歸舊營。人是一個沒剩,只有幾匹馬逃脫回來,這—筆真如雪上加霜,令人想見戰爭的殘酷。

  尾聯“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是寫自己矛盾、痛苦的心情,想設奠祭祀友人,卻又希望他還活著。若還活著.祭奠是大不敬;若確實已死,不祭奠也是大不敬。詩人兩為其難,當此之時,也只有遙望天涯而放聲大哭了。此聯揭示詩人內心活動,曲折而又深刻。

  此詩感情真摯,且層次清晰,由“戍”而寫到“沒”,由“消息”斷而寫到“死生”不明,由“死生”不明而寫到“欲祭”不忍,終以無可奈何的放聲大哭為結,一路寫來,入情入理。而詩人借用這種過期的追悼,適足增添了全詩的悲劇性。正因為是“前年”的事件,所以有“斷消息”的感受,有“疑君在”的幻想,痛慨、癡情,欲絕慘深。廢帳殘旗,歸馬踽涼,是詩人的揣想,卻真實地再現了“沒番”的戰罷情形。其缺點是語言過于直樸,缺乏蘊含,前四句只是鋪敘事情經過,占了一半的篇幅,倘若把這些內容移入題目中去,騰出地方集中抒情,效果會佳。

張籍簡介

唐代·張籍的簡介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1 《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說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并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說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 ? 張籍的詩(387篇)

猜你喜歡

法云同王敦素看東坡枯木

釋德洪

此翁胸次足江山,萬象難逃筆端妙。君看壁間耐凍枝,煙雨楂芽出談笑。

想當卻立盤礴時,醉魂但覺千巖曉。恨翁樹間不畫我,擁衲扶筇送飛鳥。

宋代王珪

未曉清風生殿閣,經旬赤氣照乾坤。

秋日雜興

宋代敖陶孫

陣云起西北,中原暗黃塵。

豈無匡時算,無路不得陳。

瞻云街 其二

清代胡星阿

瑤窗屈曲倚崇阿,金染斜陽碧染莎。簾幕曉寒鳩雨細,池塘春靜燕泥多。

桂旌冉冉迷湘竹,蓮步盈盈隔漢波。為問畫樓西畔路,花香月色近如何。

東蒙秋日

清代程云

九日易為風,凄其遠望同。碧山分雪白,黃葉變霜紅。

客夢初聞雁,鄉心久憶菘。祇今將改歲,何以謝東蒙。

秋夕過松陵

宋代武衍

月冷江空夜氣濃,桂行飛下廣庭風。

不知何處神仙過,鶴唳數聲煙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