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李白的詩 > 清平調·其一

清平調·其一

[唐代]:李白

清平調·其一譯文及注釋

譯文

見云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頭見到了她,就是在瑤池的月光下來相逢。

注釋

清平調:一種歌的曲調,“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之遺聲。

“云想”句: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若非……會向……”:相當于“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傳說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貴妃貌美驚人,懷疑她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參考資料:

1、蘅塘退士 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97-98

2、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45-49

清平調·其一創作背景

  據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組詩共三首,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時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參考資料:

1、裴斐.李白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88:45-49

2、蕭滌非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246-247

清平調·其一鑒賞

  此詩想像巧妙,信手拈來,不露造作之痕。詩中語語濃艷,字字流葩,讀這首詩,如覺春風滿紙,花光滿眼,人面迷離,無須刻畫,自然使人覺得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別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貴妃的美艷。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寫花受春風露華潤澤,猶如妃子受君王寵幸;三句以仙女比貴妃;四句以嫦娥比貴妃。這樣反復作比,塑造了艷麗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詩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贊美了貴妃的豐滿姿容,卻不露痕跡。

李白簡介

唐代·李白的簡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 李白的詩(963篇)

猜你喜歡

題泰州趙子威太守平反王?冤獄之事是時趙子威適除翰林待制

元代成廷圭

?也銜冤誰與雪,明公公議動乾坤??駷懠鹊够刂许疲兹崭邞业礁才?。

一代簡書稱折獄,百年冠蓋見高門。承恩又上金鑾去,萬歲千秋奉至尊。

四月初四日聞績溪凡十五都賊焚欲盡傍出焚歙縣之南鄉遂焚至昌化

元代方回

昔日初聞寇,諸人早出師。焚燒寧太廣,收剿已無遺。

斧鉞何曾鈍,雷霆豈肯遲。遷延非決策,那得更狐疑。

頌古九首

宋代釋梵思

摘楊花,摘楊花,

打鼓弄琵琶。昨日栽笳子,

兵亂后雜詩

宋代呂本中

蝸舍嗟蕪沒,孤城亂定初。

籬根留弊履,屋角得殘書。

蓼莪吟為朱公路作

元代徐賁

昨日春雨好,莪葉青青小。今日秋霜飛,青青盡枯槁。

秋霜春雨各有時,兩丸東西寧少遲。兒今得官親不在,滿地寒蒿不堪采。

游仙六首 其二

明代黎民表

濯足紫沂海,晞發朝陽阿。云車載玉女,皓齒揚清歌。

參差麗霄漢,玉轔隱相和。駕言憩玄圃,貽我瓊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