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辛棄疾的詩 >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

[宋代]:辛棄疾

當年得意如芳草。日日春風好。拔山力盡忽悲歌。飲罷虞兮從此、奈君何。

人間不識精誠苦。貪看青青舞。驀然斂袂卻亭亭。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譯文及注釋

譯文

以前當年虞美人過著輕歌曼舞的生活,好象芳草天天得到春風吹拂,自由自在地滋長繁榮,過著無拘無束的美好生活。項羽剛愎自用,屢犯錯誤,終于招致了垓下之圍。在四面楚歌聲中,他痛飲悲歌,高唱的哀歌,和虞美人訣別。虞美人為了忠貞于愛情,不愿入漢宮受辱,也就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唱完和歌而自刎。

虞美人寧愿死去化為草,以死來保持自己對項王的忠誠,想以死來報答項王對自己的恩愛。她這種心意,十分精誠,也十分痛苦。可所有人有誰知道她、體惜她呢?絕大多數人都是好德不如好色,貪看和贊賞她臨風而舞的優美姿態。眾人正在貪看和贊美虞美人草翩翩起舞的嬌姿艷態時,她忽然收斂舞袖,停止舞蹈,筆挺地站著不動。恐怕是伴奏的舞曲還帶有楚歌的聲音,使她傷感往事而不愿再舞了吧?

注釋

虞美人: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項羽姬妾虞姬稱虞美人。

虞美人草:雅州名山縣,出虞美人草。如雞冠花。葉兩兩相對,為唱《虞美人曲》。

青青:茂盛貌。

亭亭:孤立無依之貌。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6.06:第356頁

2、徐漢明校注.辛棄疾全集校注 下冊: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03:第586頁

3、胡正山 陳立君.花卉鑒賞辭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03月第1版:第560頁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創作背景

  此詞于慶元元年(1195)或二年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閑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游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創作了此詞。

參考資料:

1、謝永芳.辛棄疾詩詞全集 匯校匯注匯評:崇文書局,2016.06:第356頁

2、唐圭璋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77

3、陸林編注.宋詞.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207-208

虞美人·賦虞美人草鑒賞

  詞的上片寫霸王別姬,是用對比手法來寫的。開頭兩句寫項羽春風得意,言其當年在全國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機起事,猶如芳草應運而生,春風得意,枝繁葉茂,成為西楚霸王,天下無敵。這兩句以芳草喻項羽,既生動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又貼近詞題,頗為得體。“拔山”承上啟下,寫其由強變弱,由盛轉衰,化用項羽的悲歌,渾化無痕,并巧妙地引出結尾二句。“飲罷”二句寫霸王別姬。言帳飲之后,彼此分離,而虞姬何以對待項羽呢?言外之意是說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從于地下,這就自然地過渡到下片去。

  詞的下片詠虞美人草。“人間”二句言虞美人草為虞姬精誠所化,聽到虞美人曲,就應拍而舞,千載之下,猶見其對項羽的精誠,世人不理解這一點,只是“貪看青青舞”,則辜負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暮然”句寫虞美人草停止舞動。在這里,作者使用“斂袂”,寫虞美人草靜止不動,猶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讓人覺得格外生動。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動?“怕是曲中猶帶、楚歌聲”,引起虞姬懷舊情緒而不忍卒舞,用擬人筆法和心理描寫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賦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蘊藉,真摯動人。

  總觀全詞,作者對虞美人草的遭遇是惋惜的,對虞美人草的品格是贊賞的。聯系作者身世和南宋情況來看,作者是想借此詞來諷刺和規勸南宋君臣不要沉溺于歌舞生活,招致亡國殺身之禍,而應發奮圖強,收復失地,重振國威。同時,作者也是借此詞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因此,這首詞寫得既豪放又婉約,是詠物詞中的妙品。

辛棄疾簡介

唐代·辛棄疾的簡介

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 ? 辛棄疾的詩(792篇)

猜你喜歡

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為韻作八小詩贈伯永 其二

宋代周孚

收駒汧渭間,誰識此老驥。伏櫪我何傷,著鞭渠可畏。

游定水寺寄杜堯臣

元代吉雅謨丁

水紋藤簟竹方床,山閣重陰雨后涼。新月梧桐秋已老,碧梧機杼夜初長。

白魚入饌松醪熟,紅稻供炊筍脯香。云樹芝泉隨處好,一時清賞肯相忘。

江陵贈滿術人

項安世

未赴成都先夢到,才逢蜀客便心親。

江陵一見蒲居士,似向嚴家訪阿遵。

雜詩 其二

清代鄒堯廷

巖疆數十里,良楛各異族。地連潁與毫,獷悍習成俗。

頗聞道旁言,謂我少嚴酷。撫心良自慚,十載負民牧。

送人還山

元代善住

茅茨拋在翠微間,即栗橫肩又獨還。松樹別來巢鶴大,銅瓶歸去蟄龍閒。

西風黃葉埋寒徑,落日青猿叫亂山。后夜月明誰是伴,枕前飛瀑響潺潺。

滿江紅

清代顧太清

冒雪沖寒,崎嶇路、馬蹄奔走。望不盡、遠山冠玉,六花飛湊。

碧瓦遙瞻心似剖,殯宮展拜澆杯酒。哭慈親、血淚染麻衣,斑斑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