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吳文英的詩 >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

[宋代]:吳文英

  橫塘棹穿艷錦,引鴛鴦弄水。斷霞晚、笑折花歸,紺紗低護燈蕊。潤玉瘦、冰輕倦浴,斜拕鳳股盤云墜。聽銀床聲細。梧桐漸攪涼思。

  窗隙流光,冉冉迅羽,訴空梁燕子。誤驚起、風竹敲門,故人還又不至。記瑯玕、新詩細掐,早陳跡、香痕纖指。怕因循,羅扇恩疏,又生秋意。

  西湖舊日,畫舸頻移,嘆幾縈夢寐。霞佩冷,疊瀾不定,麝靄飛雨,乍濕鮫綃,暗盛紅淚。綀單夜共,波心宿處,瓊簫吹月霓裳舞,向明朝、未覺花容悴。嫣香易落,回頭澹碧鎖煙,鏡空畫羅屏里。

  殘蟬度曲,唱徹西園,也感紅怨翠。念省慣、吳宮幽憩。暗柳追涼,曉岸參斜,露零漚起。絲縈寸藕,留連歡事。桃笙平展湘浪影,有昭華、秾李冰相倚。如今鬢點凄霜,半篋秋詞,恨盈蠹紙。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昔日住在橫塘,與心愛的人日日泛舟湖上,穿梭在艷錦一般的荷花叢中,相偎看鴛鴦戲水。直到晚霞升起暮色將至,才戀戀不舍與美人折一枝荷花相攜歸去。夜色漸濃,紗罩中透露出的柔和燭光朦朧了臥室,美人出浴后膚若凝脂發髻斜墜,干嬌百媚。兩人臥聽井欄邊的梧桐隨風墜落的細語微聲,仿佛感到了秋天來臨的絲絲涼意。

  時間飛逝,流光容易把人拋。燕子再度飛回,卻是人去梁空巢已傾。他在舊屋中猛地聽到了敲門聲,以為是美人歸來,便起身推門迎接,才發現是風吹翠竹拍打在了門上,故人并未回來。遙想當年佳人坐倚窗前用纖纖玉指在竹竿上刻寫新詩,那些殘留的痕跡如今已是陳舊不堪。當初總怕韶華易逝,有朝一日情意斷絕,卻不料一語成讖。

  后來在西湖與另一位佳人共度的日子,也時?;隊繅艨M惹人空嘆。彼時兩人亦常常泛舟湖上,看醉人景色,享人間樂事。潮起潮落,煙雨流云,季節變換,不時惹得佳人淚濕巾帕,更顯楚楚動人。天黑后兩人依舊廝守在船上,共宿水波深處,佳人在月下為悅己者翩翩起舞,即使繾綣到天色明亮,依舊容光煥發沒有一絲困乏倦意?;ㄩ_注定會謝,當時的情深意長和海誓山盟終究煙消云散,再回頭不過又一段鏡花水月的露水情緣罷了。

  庭院中的秋蟬聲陣陣入耳,恍然想起往日西園幽會時的蟬鳴,仿若為他們的談情說愛伴奏唱曲。又憶起在吳宮的垂柳岸邊與情人纏綿幽憩,從天黑到天明,夜夜歡好。那時有美麗妖嬈的歌妓陪伴身邊,與她沉醉在男歡女愛中,翻云覆雨,是何其逍遙快樂;如今兩鬢已如霜染,每每念及往事,抑郁難當,遂寫下一首又一首悲涼的詩詞,憤恨充滿了那一頁頁的舊紙箋。摯愛過的女子們皆未能相守相伴,一個個出現在他的生命里,然后又離去,再也不見,只留他獨自揮筆抒憤,緬懷往事。

注釋

鶯啼序:詞牌名,又名“豐樂樓”。共四片二百四十字,第一片八句五仄韻,第二片十三句四仄韻,第三片十五句四仄韻,第四片十五句五仄韻。

趙修全:生平事跡不詳。

橫塘:地名。在今江蘇蘇州西南。

紺(gàn)紗:天青色的燈紗罩。

斜拕(tuō)鳳股盤云墜:形容美人浴后鳳釵斜掄,發髻如盤云,搖石搖欲墜之貌。拕:同“拖”,牽引;盤云:發髻如盤云。

銀床:井床。

冉冉迅羽:時光流逝如疾馳而過的飛鳥。

瑯(láng)玕(gān):美竹別名。

新詩細掐:刻新詩于竹竿上。

羅扇恩疏:即秋扇被摒棄。

畫舸(gě):游船。

疊瀾(lán)不定:雨打在湖面、荷葉上,水、葉搖漾。

麝(shè)靄(ǎi):細雨荷塘的靄靄香霧。

鮫(jiāo)綃(xiāo):絲綢手帕。

紅淚:悲傷的眼淚。見晉王嘉《拾遺記》載,曹丕寵美女薛靈蕓。薛別父母,“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蟲口血?!?/p>

綀(shū)單:用綠葛制成的被單。

霓(ní)裳舞:霓裳羽衣曲,舞曲名。詞中指荷花隨風搖曳,若翩翩起舞。

悴(cuì):憔悴。

嫣香:指花嬌艷芳香。

鏡空:鏡中花之意。

參(shēn)斜:參星西斜,天將曉。

露零:降落的露珠。

漚(ōu)起:浮起的水泡。露、漚皆轉瞬即逝,亦以喻人生短促。

桃笙(shēng):用桃竹織成的涼席。

昭(zhāo)華:古樂器,俗名玉管。

秾(nóng)李:指繁盛的李花,亦代指艷妝女子。

篋(qiè):長方形藏物竹器,大為箱,小為篋。

蠹(dù)紙:被蠹蟲蝕過的紙或詩箋。

參考資料:

1、趙慧文,徐育民編著.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2007.1:第533-534頁

2、木溪著.最美莫過迤邐詞: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08:第44頁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創作背景

  吳文英是當時有名的詞人,許多歌妓都在歌筵舞席前求他即席賦詞,使得他們之間發生戀情。但由于封建禮教的壓力和封建制度的限制,因而不可避免地在成為了悲劇。這首詞作于晚年,詞人借詠荷抒寫他一生的戀愛悲劇。

參考資料:

1、夏承燾等著.宋詞鑒賞辭典 下:上海辭典書出版社,2013.08:第1860頁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鑒賞

  《鶯啼序·荷和趙修全韻》為憶姬之詞,與清真之實惜別而題詠柳者同意。這首詞忽起忽伏,聲情激越,是變徵聲。全詞共分四片。

  第一片將出水芙蓉的美艷與抒情對象巧妙地結合起來,生動細致地刻畫了所戀女性的優美形象。詞人曾在“橫塘”寓居,這里以倒敘方法,敘寫當年的一個片斷。他們在湖中乘舟穿過荷叢,觀賞、戲弄著湖里的鴛鴦。她在晚霞中“笑折花歸”,“潤玉瘦、冰輕倦浴,斜拕鳳股盤云墜?!毙蜗蟮乜坍嫵鲇兴瞥鏊饺氐呐孕螒B之美?!奥犮y床聲細。梧桐漸攪涼思。”桐葉飄墜的微細聲響引起了詞人心中秋涼將至的感覺。

  第二片寫詞人所處的現實環境。時光飛逝,往事已隔多年。燕子歸來,舊巢不存,心愛的人已經離去。風吹竹響,引起詞人的錯覺,以為是故人敲門,但很快便意識到,故人再也不會象以往一樣叩門而入了?!罢`驚起、風竹敲門,故人還又不至?!苯栌美钜妗吨翊奥勶L寄苗發司空曙》詩句“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因竹而思及故人,因故人又想起與竹有關的另一件事情:“記瑯玕、新詩細掐,早陳跡、香痕纖指。”睹物思人,舊情不堪追記?!傲_扇恩疏”是她當時的怨語,現在竟成事實,特別感到后悔和自責。由此又引起對于往事的種種回憶。

  第三片寫“舊日”?!拔骱f日,畫舸頻移,嘆幾縈夢寐?!比溆晌鲌@移到西湖。寫昔日西湖上共賞一湖荷蓮,盈盈照水,如今幾度夢魂縈繞。“乍濕鮫綃,暗盛紅淚。”分寫雨打在花瓣上,如鮫綃乍濕;雨落在花心中,如盛紅淚的情狀。與起筆“橫塘棹穿艷錦,引鴛鴦弄水”相比,這里已蘊含深深的離別之悲。“綀單夜共,波心宿處,瓊簫吹月霓裳舞”四句,寫月下荷葉荷花隨風搖曳如霓裳云舞。這段描寫使讀者不由產生關于青春的歡樂、真摯的情感、浪漫的趣味的聯想?!跋蛎鞒?、未覺花容悴。嫣香易落,回頭澹碧鎖煙,鏡空畫羅屏里?!边@時詞意忽然逆轉,以嘆息的語氣描摹出西湖情事的悲慘結局:“嫣香易落”?!盎仡^”與“幾縈夢寐”相照應,合理地插入對這一段艷情的回憶。結尾處痛感往事已煙消云散。這一片詞,有頭有尾,在描寫中又處處體現物性,予讀者以一種朦朧之類。

  第四片寫今昔之感?!皻埾s度曲,唱徹西園,也感紅怨翠?!比?,寫秋蟬感傷西園花枯葉落,哀鳴聲聲?!澳顟T省”明寫蟬,實為逆入,回憶雙棲于西園的往事。“暗柳追涼,曉岸參斜,露零漚起。”三句既寫昔,也寫今。既寫二人夏夜柳蔭納涼,絮絮細語,不覺參星西斜,天近拂曉。也是寫眼前在西園中孤單的日子?!皶园秴⑿?,零露漚起”,為荷塘邊獨自漫步的眼前景,“絲縈寸藕,留連歡事?!焙畹乇磉_了夏夜兩人之歡。空見藕而不見蓮,應前“回頭澹碧鎖煙,鏡空畫羅屏里?!倍洌比A飄撇,鏡屏已空,徒令人悲?!疤殷掀秸瓜胬擞啊睂敖垎我构病?,“有昭華、秾李冰相倚”對應“瓊簫吹月霓裳舞”,遣詞妍雅,涵蘊無限感傷。結以“如今鬢點凄霜,半篋秋詞,恨盈蠹紙?!比洌艘牙?,詞空賦,“霜”為“凄霜”,“詞”為“秋詞”,如何不令人恨。往事如零露漚起,轉瞬已在浮光泡影中。

  這首詞詠荷,能得荷之神理、氣韻。寫雨中之荷、月下之荷,筆致曲折多變,但通篇清氣流貫,澄澈如月,因所詠皆由憶姬而起,脈絡清晰。這首經過高度藝術處理的詠物抒情詞,內容十分豐富,是詞人一生情事的總結。作者以曲折變換的詞筆表現出來,借以掩飾心中那不愿為人所知的情感秘密,飽含了詞人對造成這種悲劇的封建禮權和封建制度的反感。

吳文英簡介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猜你喜歡

春夜雷雨

明代王縝

寒暑相催似轉車,梅花消息到天涯。九霄雷動山川肅,萬壑煙迷岐路叉。

人向中星占歲運,春隨甘雨換年華。善言贏得水災沴,四海升平是一家。

朝云墓十首次孫西庵先生韻 其一

何絳

自今歧路各西東,事與浮云失故蹤。已覺逝川傷別念,更來清鏡促愁容。

星霜漸見侵華發,火影應難到洞宮。最是不堪回首處,隔江吹篴月明中。

贈詩奚黃懿卿謔來獻

明代鄧云霄

書記翩翩清且嘉,偶攜龍劍事張華。行吟常負囊中錦,同夢曾偷筆里花。

白社徑堪呼小友,青云猶許附名家。主人最是憐才者,豈似方回浪自誇?

洞仙歌 湖天望月

清代易順鼎

柳家井畔,感傳書無路。霧閣荒唐吊龍女。便一枝、橫竹吹入湖煙,平波上、驚起老魚秋舞。

下界忒無聊,我勸銀蟾,飛到人間最空處。身世玉壺中,詩意高寒,曾遍染、湘天風露。

雍臺

南北朝蕭衍

日落登雍臺。

佳人殊未來。

過吳幼時別業

明代王醇

嵐里人家滿,遠棲人外閑。

與君坐芳草,隨意望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