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望海樓晚景五絕

望海樓晚景五絕

[宋代]:蘇軾

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

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

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

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

青山斷處塔層層,隔岸人家喚欲應。

江上秋風晚來急,為傳鐘鼓到西興。

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

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

沙河燈火照山紅,歌鼓喧喧笑語中。

為問少年心在否,角巾欹側鬢如蓬。

望海樓晚景五絕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海上波濤初來時像一條白線,轉眼在望海樓前就變成雪堆一樣了。

如今潮水翻涌向上你也要再上層樓,再來觀看白浪形成的銀山,看它二十回也不嫌多。

大風吹打雨水斜著飄進望海樓,壯麗的景觀應該用華美的辭句來夸贊。

風雨過后潮水平靜江海碧澄,時時閃過的電光形成紫金般的龍蛇。

青山斷開的地方有層層的塔,隔條江水想要回應對岸人家的呼喚。

傍晚,江上的秋風吹得很急切,為的是把鐘鼓的聲音傳到西興。

夜晚,誰家在望海樓下點燃爐香,玉笙哀怨的的樂曲在剛剛有涼意的時候響起。

有位客人面對秋風在扇子上題詩,祭拜明月讓人無法看見你的晚妝。

沙河上的船燈將山照紅,歌聲鼓聲在笑語中喧響。

問一問少年的心思在哪里,只見他方巾斜在一旁以致頭發散亂。

注釋

⑴望海樓:又名望潮樓,在杭州鳳凰山上,是杭州的名跡。

⑵指顧:即指點顧盼之間,形容其快。猶如說須臾、一會兒。這兩句寫海潮來勢兇猛。

⑶二十:一本作“十二”。

⑷時:時時。掣(chè):拉,拽。紫金蛇:形容閃電的形狀和色彩。

⑸西興:即西陵,在杭州對岸蕭山區境內,相傳為越國范蠡屯兵之處。

參考資料:

1、陳邇冬.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61-62

望海樓晚景五絕創作背景

  這組詩共五首,作于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當時蘇軾被派往杭州擔任州試的監試。院試余暇,蘇軾得以到鳳凰山上的望海樓閑坐,寫下這五首詩。

參考資料:

1、繆鉞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40-341

望海樓晚景五絕鑒賞

  這組詩分別詠江潮、雨電、秋風、雅客、江景,五首各具情韻。其中第二首(“橫風吹雨入樓斜”)曾作為詩歌鑒賞題的材料出現在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湖北卷的語文試題中。

  有人認為,蘇軾詩中的“橫風”、“壯觀”(“觀”在這里讀第四聲,不讀第一聲)兩句,寫得不夠好。他既說“應須好句夸”,卻不著一字,一轉便轉入“雨過潮平”了。那樣就是大話說過,沒有下文。

  這話雖說不無道理,但蘇軾這樣寫,自是另有原因。第一,他是要寫一組望海樓晚景的詩,眼下還不想騰出筆墨來專寫忽來忽去的橫風橫雨。所以他只說“應須”,是留以有待的意思。第二,既然說得上“壯觀”,就須有相應的筆墨著力描寫,老把它放在“晚景”組詩中,是不太合適的,不好安排。

  蘇軾寫下這組詩后的第二年,他游覽了有美堂,適逢暴雨,就立即寫了《有美堂暴雨》七律一篇,奇句驚人,是一首名作。應了他那“壯觀應須好句夸”的話了。

  其實在這首詩中,他的思想有過一段起伏變化。在開頭,他看到一陣橫風橫雨,直撲進望海樓來,很有一股氣勢,使他陡然產生要拿出好句來夸一夸這種“壯觀”的想法,不料這場大雨,來得既急,去得也塊,一眨眼間,風已靜了,雨也停了。就好像演戲拉開帷幕之時,大鑼大鼓,敲得震天價響,大家以為下面定有一場好戲,誰知演員還沒登場,帷幕便又落下,毫無聲息了。弄得大家白喝了彩。蘇軾這開頭兩句,正是寫出人們(包括詩人在內)白喝了一通彩的神情。

  雨過以后,向樓外一望,天色暗下來了,潮水穩定地慢慢向上漲,錢塘江浩闊如海,一望如碧玉似的顏色。遠處還有幾朵雨云未散,不時閃出電光,在天空里劃著,就像時隱時現的紫金蛇。

  這首詩寫的就是這樣一幅望海樓的晚景。開頭時氣勢很猛,好像很有一番熱鬧,轉眼間卻是雨收云散,海闊天肯,變幻得使人目瞪口呆。其實不止自然界是這祥,人世間的事情,往往也是如此的。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弘歷

一雨如期盡滌炎,山中颯爽十分添。花香鳥語無邊樂,近景遐觀取次拈。

細霧常霏雙足底,輕云猶戀半峰尖。雄風披處心誠快,已見千村足碾?。

豐厓雨中有懷奉答

明代朱樸

春雨作風風作雨,城南閒卻望春臺。人曾有約漫相失,老不待招還自來。

酒興詩狂難料理,黃鶯紫燕莫疑猜。倦飛亭上晴堪賞,分付桃花緩緩開。

燕堂詩

宋代蔡茲

世情日澆道情深,悔不林泉早脫簪。

一世簡編胎后葉,百年香火奉先心。

送程三水天翼內擢

清代陳恭尹

操存不改舊書生,幾載官衙飯菜羹。小郭自臨三水上,十州同識獨清名。

俸錢每用填民歉,坐舫時因送客行。我從能言言不盡,口碑先已到神京。

移竹

宋代辛棄疾

每因種樹悲年事,待看成陰是幾時。

眼見子孫孫又子,不如栽竹繞園池。

勤王北望感懷十三首 其七

唐代康有為

國土同孤注,君王類置棋。金輪篡唐日,叔帶亂周時。

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人謀雖欲盜,天命豈能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