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何遜的詩 > 邊城思

邊城思

[南北朝]:何遜

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

春色邊城動,客思故鄉來。

邊城思鑒賞

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婀娜多姿的楊柳和離情相思早就結下了不解之緣。有名的《詩經·小雅·采薇》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人借道中所見,以言行役之久,寄托離情鄉愁。到漢代,折柳贈別更蔚成風氣。可憐灞橋柳,愁煞離別人。人們把楊柳和離別聯系在一起,大概是因為那長長的柳絲最容易引起綿綿離情的緣故吧。可是對于多情善感的詩人來講,在那楊柳尚未垂下萬條綠絲絳之時,他已敏銳地察覺到春天的來臨,從而觸動了他的鄉愁。“柳黃未吐葉,水綠半含苔”,寫的正是早春景象。柳色黃而已,尚未吐出細葉;水色綠而已,苔衣尚未長成。這正是冬盡春來的一、二月之際,春意萌動,春色逗露之時。杜審言說得好:“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飄泊邊城的游子,對時令和景物的變化特別敏感。忽見邊城楊柳色,已覺春色動地來。一個“動”字,把萌動的春意寫得活潑潑地。而這種敏感,正是由客居異地而產生的刻骨的鄉愁催發的。元稹詩云:“何處生春早,春生客思中。”(《生春二十首》其十九)趙嘏詩云:“何事最能悲少婦,夜來依約落邊城。”(《新月》)而當邊城春色動的時候,客居邊城的游子也就格外思鄉念家了。為什么春色最能撩撥人的鄉思呢?王維的這首詩可以算一個讓人滿意的答復:“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送沈子福歸江東》)

何遜簡介

唐代·何遜的簡介

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 ? 何遜的詩(159篇)

猜你喜歡

唐槐

弘歷

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

偈頌二十九首

宋代釋云

支提不敢向人說,達磨西來有妙訣。

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賦得始歸雁詩

南北朝劉孝綽

洞庭春水綠,衡陽旅雁歸。差池高復下,欲向龍門飛。

題洞霄宮

宋代周文璞

久知靈境無緣到,今被春風引得來。

上帝殿頭聞雨過,仙人石面欠花開。

夏日樓居漫興二首 其二

王九思

世泰容吾拙,官閑似隱居。苦吟遲得句,倦讀臥看書。

山色憑闌外,花香退食余。老親身更健,千里寄雙魚。

再和三篇 其二

宋代蘇頌

聞君八法擅臨池,擪押工夫世少知。學者伏膺虞秘監,時賢求范永禪師。

流傳異日須懸帳,交質何人敢對棋。斂手姜芽柳家樣,解嘲幾困老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