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朱熹的詩 >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那通:哪)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注釋

方塘:又稱半畝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鄭義齋館舍(后為南溪書院)內。朱熹父親朱松與鄭交好,故嘗有《蝶戀花·醉宿鄭氏別墅》詞云:“清曉方塘開一境。落絮如飛,肯向春風定。”

鑒:一說為古代用來盛水或冰的青銅大盆。鏡子;也有學者認為鏡子。指像鑒(鏡子)一樣可以照人。

“天光”句:是說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變動,猶如人在徘徊。

徘徊:來回移動。

為:因為。

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會。

那:怎么的意思。

清如許:這樣清澈。

如:如此,這樣。

清:清澈。

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觀書有感二首·其一鑒賞

  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云影。這種情景,同一個人在讀書中搞通問題、獲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認識時的情形頗為相似。這首詩所表現的讀書有悟、有得時的那種靈氣流動、思路明暢、精神清新活潑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為一位大學問家的切身的讀書感受。詩中所表達的這種感受雖然僅就讀書而言,卻寓意深刻,內涵豐富,可以做廣泛的理解。特別是“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兩句,借水之清澈,是因為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認真讀書,時時補充新知識。因此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人們也用這兩句詩來贊美一個人的學問或藝術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淵源。讀者也可以從這首詩中得到啟發,只有思想永遠活躍,以開明寬闊的胸襟,接受種種不同的思想、鮮活的知識,廣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斷,新水長流。這兩句詩已凝縮為常用成語“源頭活水”,用以比喻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形象地比喻豐富的書法藝術靈感才是書法藝術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闡明了作者獨特的讀書感受,很符合書法藝術創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藝術創作的本質。

朱熹簡介

唐代·朱熹的簡介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滄州病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謚文,又稱朱文公。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

...〔 ? 朱熹的詩(1187篇)

猜你喜歡

送鐘伯震赴江陵

明代謝肅

方城山高江漢長,江陵?日居荊王。累葉豪華不可當,五千馀里開封疆。

南馮蒼梧帶沅湘,北?陘塞連鄒陽。巫巴靖謐淮浙寧,師旅財賦雄且強。

為胡元瑞題綠蘿館二十詠 其十八 湘竹簟

明代王世貞

玉臂展清輝,輕紋熨柔翠。不道香汗流,道是湘君淚。

華亭吳江道中偶作十絕 其七

唐代朱長文

煙暝重湖日欲明,輕篷遙遞浦前聲。良魚好入深淵去,不為鳴榔取次驚。

攬秀樓

陳?

何年搆此山之東,百杯相對山花紅。桐山居士老解飲,何當置我新樓中。

水中蒲

元代胡奎

青青江上蒲,宛宛水中魚。楚楚東家女,盈盈樓上居。

泠泠撫瑤瑟,粲粲被羅襦。昔如昆山玉,今如濁水珠。

秋夜

宋代張玉娘

暮聲雜鳴葉,靈籟生郊墟。白霧脆楊柳,秋水翻芙蕖。

蟾蜍澹簾箔,機杼織寒虛。幾度思蘋藻,茫然愧鹿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