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劉楨的詩 > 贈從弟

贈從弟

[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贈從弟譯文及注釋

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注釋

亭亭:高聳的樣子

瑟瑟:形容寒風的聲音?!?/p>

一何:多么。

慘凄:凜冽、嚴酷。 

罹( lí )凝寒:遭受嚴寒。 罹,遭受。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說,難道松柏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這是它的本性決定的。

從弟:堂弟。

贈從弟鑒賞

  劉楨的詩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顿洀牡堋饭踩?,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稱于世。

  《贈從弟》(其二)貌似詠物,實為言志,借青松之剛勁,明志向之堅貞。全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松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又以“谷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起首二句以客觀描寫為主,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而且在似乎不相關的松和風之間沖突頓起,令聽者心驚,觀者顏開。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沖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第三句詩順接第二句,第四句呼應首句,章法綿密,展開有序。

  五六兩句,由風勢猛烈而發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剛勁而拓寬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顯出環境的嚴酷和青松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格調更顯得悲壯崇高。松樹和環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松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出來。

  最后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松樹內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樹之所以不畏狂風嚴寒,是因為有堅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全詩以松樹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復詠歌,卻不平板單調。用詞樸素無華,風骨雄健,氣勢有力。不重在工筆細描,而以層層深入事物的內核見長。

  這首詩名為“贈從弟”,但無一語道及兄弟情誼。我們讀來卻頗覺情深誼長,而且能同詩人心心相印。這是因為詩人運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樹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滅,與人無關。但一旦詩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樹木、風霜雷電,與自然界中某些同人類相通的特征一撞擊,便會爆發出動人的火花。這種象征手法的運用,劉楨之前有屈原的桔頌,劉楨之后,則更是屢見不鮮,且形成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特征之一。

  劉楨如果直接抒寫內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勵從弟。全詩關于兄弟情誼雖“不著一字”,但味外之旨卻更耐人品嘗。

劉楨簡介

唐代·劉楨的簡介

劉楨

劉楨(?-217),三國時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山東東平寧陽人。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

...〔 ? 劉楨的詩(34篇)

猜你喜歡

游東林用韻二首 其二

明代黃廷用

病馀還覺冶游勞,風景悠然思轉豪。水繞林深山日隱,洞開云凈海天遙。

浮生枉試腹中劍,塵世空藏笑里刀。我愿晚陰分石榻,英雄誰復說孫曹。

題陶燦文引觴自酌圖七首 其四

清代王家樞

我欲希高蹈,世外訪桃源。呼兒狎猿鶴,課仆擾雞豚。

白云塞洞口,紅雨亂溪村。不如來飲酒,花下好開尊。

伯友夜半酒醒戲舉一首

劉崧

對酒不能飲,高人方醉眠。衣裳侵石冷,冠幘掛云偏。

地迥星聯戶,風澄露滿天。冥冥清夜過,驚起問初筵。

投贈刑部尚書不忽木公

元代趙孟頫

胄子何多士,明公特妙年。詩書師法在,簪紱相門傳。

曳履星辰上,分光日月邊。帝心知俊彥,群望屬英賢。

癸巳九月朔日與貽柏漫堂暮闌薇室夜飲海陵分韻得覓

秦鴻

風兮吾心其淅淅,云兮吾身其幕幕。天兮吾道行踧踧,日月吾章光焃焃。

燃此電炬照斯堂,燭此數子如孩嘻歒赥。壺觴共引祛霜風,座中暫卸鞍韉靮。

有人示山水畫卷以為元暉作求詩

宋代戴表元

硯山山下小於菟,文彩斕斑今亦無。

一塢亂云濃似漆,春風吹夢過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