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陰鏗的詩 > 晚出新亭

晚出新亭

[南北朝]:陰鏗

大江一浩蕩,離悲足幾重。

潮落猶如蓋,云昏不作峰。

遠戍唯聞鼓,寒山但見松。

九十方稱半,歸途詎有蹤。

晚出新亭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水浩蕩而去,離愁卻襲上心來,真是幾重波浪幾重悲啊。

盡管江上潮勢已經低落,但洶涌翻滾的波濤仍然猶如高張的車蓋,水面之上云霧沉沉,無有峰巒之狀。

戍鼓之聲從遠處隱隱傳來,頓添幾分肅殺之氣;遠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滿目蕭索。

如果人的一生九十年,我才剛剛過去一半,現在孤舟遠征,可嘆征程艱難,歸程無期。

注釋

離悲:離別的悲愁。

蓋:車蓋。此處指退潮時的波浪。枚乘《七發》:“江水逆流,海水上潮。……波涌而濤落。……其少進也,浩浩豈豈(此二字應加三點水旁),如素車白馬,帷蓋之張。”此句言潮勢雖已低落,波濤還像車蓋一般。

云昏:指云霧迷漫。不作峰:謂山峰因云霧迷漫而顯現不出山峰的形狀。

“遠戍”句:只聽見遠處戍樓傳來的鼓聲,而不見戍樓。戍:防軍駐守處。古時兵營中以鼓角紀時,日出日落的時候都擊鼓。

這兩句意思是說:因為江闊云昏所以聞見只有戍鼓、山松而已。

“九十”句:《戰國策·秦策》:“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為行百里的路途,走了九十里才是一半。此言末路之難。

詎(jù):怎,豈,難道。

參考資料:

1、韋鳳娟 等.漢魏六朝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368-1369

晚出新亭鑒賞

  這首《晚出新亭》詩,是寫江上景色的代表性作品,寫景以抒情,情景交融。

  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境內,是朝士們游宴之所。詩的起勢不凡,首句寫景,次句寫情。江水浩蕩而去,離愁卻襲上心來,真是幾重波浪幾重悲啊。此詩的發端與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中的“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正同,開首兩句即點出“離悲”的主題。以下四句具體寫江景:盡管江上潮勢已經低落,但洶涌翻滾的波濤仍然猶如高張的車蓋;水面之上云霧沉沉,無有峰巒之狀。戍鼓之聲從遠處隱隱傳來,頓添幾分肅殺之氣;遠眺江岸,唯有寒山老松,滿目蕭索。“潮落”二句以潮落云昏暗示詩人心潮不平,“遠戍”二句則通過戍鼓、寒松一步渲染悲愁的氣氛。在這荒寒蕭條,滿目凄涼的時刻,詩人卻不得不孤舟遠征,艱難獨行,最后兩句自然而然的直抒情懷,感嘆征程艱難,歸程無期。

  此詩語言洗煉,寫景抒情,皆出于自然,將落潮、昏云、戍鼓、寒松等景物組合成一幅《孤舟遠行圖》,形象鮮明,意境幽遠。

陰鏗簡介

唐代·陰鏗的簡介

陰鏗

陰鏗(約511年-約563年),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南北朝時代梁朝、陳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后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贊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陰鏗的藝術風格同何遜相似,后人并稱為“陰何”。

...〔 ? 陰鏗的詩(39篇)

猜你喜歡

送趙清臣宰姚江

樓鑰

玉立君家好弟兄,藍田風采照花城。

版輿壽母人間盛,千里何曾去送迎。

初至京與元美明卿子與分韻 其二

明代李攀龍

北風吹折九河冰,五馬如龍度李膺。把袂中原來氣色,開樽碣石倚憑陵。

明堂大集周方岳,列郡深慚漢股肱。詞賦祗今吾黨在,將因顧眄一先登。

賦范司馬嘉蓮作

清代柳是

風流不墜莫愁城,司馬池臺勝已并。只覺花蓬連理好,盡緣人重合歡名。

雙凌芍藥階前艷,并照莢蓉幕里清。從此三生懷淥水,年年開發倍含情。

題桃源手卷

宋代陸文圭

種柳栽桃總是春,興亡千古一沾巾。

只評隱者非仙者,莫悟秦人即亞人。

都中喜晤寶山侄攜眷自蜀歸省并應順天鄉試二首 其一

金朝覲

萬里嘗辛苦,高堂尚倚門。白云何處遠,青眼幾人存。

邁跡昌宗祏,觀光近帝閽。嗟予猶碌碌,十載事雞豚。

送別阿嫂(1) 其二

費墨娟

送客逢春可自由,心隨湖水共悠悠。可能相別還相憶,一夕橫塘似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