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佚名的詩 > 襄王不許請隧

襄王不許請隧

[兩漢]:佚名

  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焉。王弗許,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規方千里,以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備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寧宇,以順及天地,無逢其災害。先王豈有賴焉?內官不過九御,外官不過九品,足以供給神祇而已,豈敢厭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撫百姓,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襄王不許請隧譯文及注釋

譯文

  晉文公使周襄王在郟邑恢復王位,襄王拿塊土地酬謝他。晉文公辭謝,要求襄王允許他死后埋葬用天子的隧禮。襄王不許,說:“從前我先王掌管天下,劃出方圓千里之地作為甸服,以供奉上帝和山川百神,以供應百姓兆民的用度,以防備諸侯不服朝廷或意外的患難。其余的土地就平均分配給公侯伯子男,使人們各有地方安居,以順應天地尊卑的法則,而不受災害。先王還有什么私利呢?他宮內女官只有九御,宮外官員只有九卿,足夠供奉天地神靈而已,豈敢盡情滿足他耳目心腹的嗜好而破壞各種法度?只有死后生前衣服用具的色彩花紋有所區別,以便君臨天下、分別尊卑罷了。此外,天子還有什么不同?

  現在上天降禍周朝,寡人也只是謹守先王故府的遺規,加以自己無能,不得不麻煩叔父;如果再分出先王的大禮來報答寡人的私德,那么,叔父也會厭惡寡人,責備寡人了。否則,寡人豈敢有所吝惜?前人說過:‘身上的佩玉改了樣,走路的氣派不一樣。’如果叔父能發揚偉大的美德,改姓換代,開創一統天下的大業,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自然可用天子的服飾文采以安撫百姓,寡人也許會流放邊疆,還有什么話可說?如果叔父仍保持姬姓,位列公侯,以恢復先王規定的職分;那么,天子所用的大禮就不可更改了。叔父還是努力發揚德行吧,您所需要的事物自然會來的。就算我敢因酬私德而改變先王的制度,從而玷辱了天下,又如何對得起先王和百姓?又如何推行政令?否則,叔父有的是土地,就是開通墓道舉行隧禮,寡人又從何知道呢?”

  晉文公于是不敢請隧禮,接受賞賜的土地,回國去了。

注釋

①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襄王:周襄王。郟:今河南洛陽西。

②隧:掘墓道安葬。古時天子的葬禮。

③甸服:國都近郊之地。

④不庭:不來進貢。不虞:意料不到的事。

⑤神祇:天神和地神。

⑥百度:各種法令、法度。

⑦天降禍災:周王朝發生內亂。余一人:古代帝王的謙稱。

⑧不佞:謙詞,不才。叔父:天子對同姓諸侯的稱呼。

⑨更姓改物:改朝換代。顯庸:顯示功能。

⑩流:放逐。辟:受刑罰。

佚名簡介

唐代·佚名的簡介

...〔 ? 佚名的詩(421篇)

猜你喜歡

附寬河書后寄周仲鼒父子二首 其一

董紀

始終情意兩蹉跎,離恨雖多話亦多。只有茜溪溪上月,照人一直到寬河。

送歸中丞使新羅(一本題下有冊立吊祭四字)

唐代耿湋

遠國通王化,儒林得使臣。六君成典冊,萬里奉絲綸。
云水連孤棹,恩私在一身。悠悠龍節去,渺渺蜃樓新。
望里行還暮,波中歲又春。昏明看日御,靈怪問舟人。

和史濟川見贈

宋代馮時行

歲晚扁丹雪霰邊,蕭疏與君俱可憐。

向來共厄黃楊閏,別后相逢白發年。

題致仕袁成均燕申亭

宋代呂陶

掛冠歸后愛林泉,擇地為亭欲看山。清畫絕無塵坌到,白云常與性情閒。

詩書教子雍容外,琴酒娛賓笑傲間。堂構不隳門有慶,綵衣終約錦衣還。

送鄭叔車還鄉

明代張孟兼

晚秋氣始肅,遠客早知寒。登艫越重河,長路浩漫漫。

鄭君去故國,水宿更風飧。因茲搆沈綿,伏枕在江干。

程鄉學生鐘宏求社學記贈之

明代陳獻章

千里來攜欠一圖,東南村構幾模糊。人扶世教何妨切,老向斯文自愧疏。

云谷許還徽國主,周溪流到長官居。秋風海上無窮意,也向程鄉社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