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韓愈的詩 > 應科目時與人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唐代]:韓愈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濱,大江之濆,有怪物焉,蓋非常鱗凡介之品匹儔也。其得水,變化風雨,上下于天不難也。

  其不及水,蓋尋常尺寸之間耳,無高山大陵曠途絕險為之關隔也,然其窮涸,不能自致乎水,為獱獺之笑者,蓋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然是物也,負其異於眾也,且曰:“爛死于沙泥,吾寧樂之;若俯首貼耳,搖尾而乞憐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當其前矣,聊試仰首一鳴號焉,庸詎知有力者不哀其窮而忘一舉手,一投足之勞,而轉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鳴號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實有類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說焉。閣下其亦憐察之。

應科目時與人書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某月某日,韓愈再拜(書信用語,表示自謙):天池的邊上,大江的水邊,傳說: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魚類水獸等動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風喚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尋常所見的那種形狀,不用廣闊險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沒有水的時候,不能自己造出水來。它們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獺(一般的水獸)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憐它們的窘境而把它們運輸轉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這種怪物,報負和一般東西不同,它會說:“就算爛死在沙泥里,我也高興。如果俯首帖耳,搖尾乞憐,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幫它的人遇到他們,熟視無睹,就像沒看見一般。他的死活,我們也無從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個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試著抬頭鳴叫一聲(因為有能力的人已經對他們習慣而視而不見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憐它的窘境,而忘記了舉手之勞,把它轉移到水里邊?別人可憐它,是它的命。別人不可憐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還鳴號求助的,也是它的命。我(韓愈)如今確實有點類似于它,所以不顧自己的淺陋,而寫下這些話,希望閣下您垂憐并理解我!

注釋

(1)本文為貞元九年(公元793年)韓愈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別人的求薦信。

(2)濆(fén):水邊。

(3)常鱗凡介 ( cháng lín fán jiè ): 解釋 一般的魚類、貝類。比喻平凡的人。

(4)品匯匹儔:指同一類東西。

(5)獱(biān)獺:水獺,半水棲動物。

(6)於(yú):多作為介詞,是古漢語中用的很多的虛詞,“于”、“於”多數情況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義。

(7)庸詎:通假字通“豈,怎么,何以”。

(8)忘:通假字通“無,沒有”。

參考資料:

1、漢語古文德譯應科目時與人書:韓愈 - 《德語人文研究》,1994年04期

應科目時與人書創作背景

  韓愈,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別人的求薦信,故名“應科目時與人書”。

參考資料:

1、《應科目時與人書》“寧”字解:樓正南 - 《杭州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1期

應科目時與人書鑒賞

  《應科目時與人書》作于貞元九年(公元793)。韓愈,進士出身參加博學宏詞科考試時寫給別人的信。目的是希望別人能幫他做些宣傳,擴大自己的聲譽。文章通過生動貼切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處境、心理狀態、要求和對方的身份作用具體而細微地表達出來。全文氣勢充沛,富于變化;分寸掌握得好。

韓愈簡介

唐代·韓愈的簡介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 韓愈的詩(357篇)

猜你喜歡

次韻昌叔詠塵

宋代王安石

塵土輕飏不自持,紛紛生物更相吹。翻成地上高煙霧,散在人間要路岐。

一世競馳甘睬目,幾家清坐得軒眉。超然祇有江湖上,還見波濤恐我時。

老犍坡

清代沈溎

山徑崔嵬不易行,扶搖直上午風輕。鞏關西望河千里,一抹煙云絕頂生。

春日賜金園間居即事

清代張廷玉

溪流曲曲繞柴門,石作屏風樹作垣。每與野人臨水坐,梅花香里話君恩。

春郊書事

區越

暮叩禪門僧落落,早行江北路漫漫。草根已茁靈坤暖,霜雪猶鋪曠野寒。

年事又隨忙里過,此心那得靜中安。龍溪一曲春堪老,南望歸心已萬端。

養兒行

明代李東陽

朝廷養公公養兒,兒為心腹股肱誰?當時意氣各相許,兒

不負公公負主。

偈五首

宋代釋覺阿上

{賢貝換玉}拳下喝少賣弄,說是說非入泥水。

截斷千差休指注,一聲歸笛啰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