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韋應物的詩 >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

[唐代]:韋應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誰相待?

秋山起暮鐘,楚雨連滄海。

風波離思滿,宿昔容鬢改。

獨鳥下東南,廣陵何處在?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譯文及注釋

譯文

前面的船已經遙遠模糊不清,將要渡過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誰來陪伴我?

山上黃葉飄零,傳來寺廟響起的悠長晚鐘聲,楚天飄灑的綿綿秋雨與大海連成一體。

在凄風苦雨中因離別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濃,在一天之間凄愴寂寞使我的面容變得憔悴。

一只疾風中的伶仃小鳥飛向東南歸巢去,廣陵在哪里呢,不也在東南方嗎?

注釋

淮上:今江蘇淮陽一帶。

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

親故:親戚朋友。

眇(miǎo)眇:遙遠的樣子。

楚雨:淮陰舊屬楚地,故稱楚雨。

滄海:即東海,淮陰東臨大海。

離思:離別的愁息。

宿昔:往日,往時。

容鬢:容貌和鬢發。

參考資料:

1、(唐)李賀等著;霍松林,張強選注.李賀 李商隱 韋應物 杜牧詩精選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第233頁

2、楊佐義主編.全唐詩精品譯注匯典 (上):長春出版社,1994年01月:第977頁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創作背景

  詩人于大歷四年(769)秋自京經鞏洛、楚州赴揚州,第二年秋天從揚州返回洛陽,在揚州居留的時間正好一整年。揚州有他的兄長,還有像盧庾這樣的朋友。返洛途中,舟行經楚州時懷念在揚州的親人友朋,寫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劉學鍇撰.唐詩選注評鑒 下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1299頁

淮上即事寄廣陵親故鑒賞

  詩人只身北去,對廣陵的親故懷著極為深沉的感情。但這種感情,表現得頗為含蓄。讀者從詩中感覺到的,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出來,只是攝取了眼前景物,淡墨點染,構成一種凄迷的氣氛,烘托出一種執著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畫出暮色中空蕩蕩的淮河,詩人欲行而踟躕的情態,描繪一種空曠孤寂之感。接下去,茫茫楚天掛上了霏霏雨幕,遠處山寺又傳來一聲接一聲悠長的暮鐘,寂寞變成了凄愴,羈旅之情更為深重。有了這樣濃郁飽滿的感情積蓄,五六兩句才輕輕點出“離思”二字,像凄風偶然吹開帷幕的一角,露出了詩人憔悴的面容。按說詩寫到這里,應直接抒寫離思之情了,然而沒有。詩人還是隱到帷幕后面,他只在迷蒙雨幕上添一只疾飛的伶仃小鳥。這小鳥,從“獨”字看,是失群的;從“下”字看,是歸巢的;從“東南”二字看,是飛往廣陵方向去的。既是失群的小鳥,睹物及人;既是歸巢的小鳥,它尚且有一個溫暖的窠巢,讀者很容易為詩人興“斷腸人在天涯”之嘆。既是飛往廣陵方向的小鳥,詩人的心也在跟著它飛翔。而且,鳥歸東南,離巢愈近;人往西北,去親愈遠。此情此境,詩人難堪,讀者也為之凄惻。因此,讀者自然而然地與詩人同時發出深沉的一問:“廣陵何處在?”這一問,悵然長呼,四野回響,傳出了期望回答而顯然得不到回答的曲曲苦情,寫出了想再一次看見親故而終于無法看見的心理狀態。而正在此時,聲聲暮鐘,不斷地、更深沉更晌亮地傳到耳邊,敲到心里;迷蒙雨霧,更濃密更凄迷地籠罩大地,籠罩心頭。于是,天色更暗淡了,心情也更暗淡了。

  這詩寫離別之情,全用景物烘托,氣氛渲染。詩中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鐘聲哀遠,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輕紗帷幕后面,觸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且這種感情不僅從一景一物中閃現,而是彌漫全詩,無時不在,卻又無處實有,無時實在,使詩具有一種深遠的意境,深沉的韻致。

韋應物簡介

唐代·韋應物的簡介

韋應物

韋應物(737~792),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于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 韋應物的詩(487篇)

猜你喜歡

太平湖

吳金水

萬頃碧琉璃,搖蕩高山頂。時見碧波心,叆叇白云影。

風送瀑聲來,欲更尋佳景。佳景未易尋,但覺衣裳冷。

憶王孫 其二 游西施山

清代毛奇齡

西施歌館舊城東。畫棟朱欄映碧空?;ㄐ蹶庩幊猛盹L。

翠重重。石上胭脂墮雨紅。

茄藤社觀番戲二絕句 其一

清代范咸

連臂相看笑踏歌,陳詞道是感恩多。劇憐不似弓鞋影,一曲春風奈若何。

送張伯徵下第歸雙林

明代湛若水

說到雙林吾愛之,況有好鳥翻相依。高枝密蔭養奇翅,他日一鳴翀天飛。

讀楊范甫蟄盦詩草,戲題四律 其四

華蘅芳

芙蓉湖水膩如油,多少詩人作冶游。燈火萬家星拱極,笙歌幾處客登樓。

采菱北郭煙波暮,瀹茗西神木葉秋。無怪閑情拋不脫,眉如纖月月如鉤。

臨江仙·有相有中容易覓

尹志平

有相有中容易覓,無為無處難為。終朝作伴影相隨。愚人尋不見,達者已先知。此理勤參搜獲正,一條大路無迷。勸君速悟莫遲疑。常常忘視聽,步步入希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