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鮑照的詩 > 學劉公干體五首·其三

學劉公干體五首·其三

[南北朝]:鮑照

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

集君瑤臺上,飛舞兩楹前。

茲晨自為美,當避艷陽天。

艷陽桃李節,皎潔不成妍。

學劉公干體五首·其三譯文及注釋

譯文

胡地寒風裹挾著北方的瑞雪吹越龍山,落到帝都。

皚皚的白雪靜靜地落積在高臺之上,風吹過后,雪花在殿前空中飄動飛舞。

然而潔白的雪啊,在春天的陽光下也無處躲避。

春天本是桃李爭研斗艷之時,哪有冰清玉潔的白雪容身之處呢?

注釋

龍山:即逴龍山,古代傳說中北方的一座冰山。

龍山,即逴龍山,因地處極北,天氣嚴寒。鮑照有“胡風吹朔雪,千里度龍山”之句。后遂用為詠雪之典。

君:國君。

瑤臺:指巍峨而潔白的宮殿。美玉砌的樓臺。亦泛指雕飾華麗的樓臺。

茲:這個。

晨:清晨。

學劉公干體五首·其三鑒賞

  該詩以北國皎潔的冬雪自喻。全詩八句,四句為一節,而一節中的每兩句各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從結構看,簡括而謹嚴,沒有枝蔓,沒有鋪排,十分凝煉。詩意也極醒豁,一望可知,毫無隱曲;然而層次井然,轉折分明。雖屬摹仿前人,在鮑照詩集中卻是精心刻意之作。

  開頭兩句寫遠在北方的雪被胡地寒風吹越龍山(即逴龍山,古代傳說中北方的一座冰山),落到帝都所在。三四兩句寫雪的形象美觀動人,“集君瑤臺上”寫靜止的雪,“飛舞兩楹前”寫動蕩的雪,筆意雖平淡樸實,卻把雪的豐姿寫得十分具體。“君”即國君,“瑤臺”字面用屈原《離騷》“望瑤臺之偃蹇兮”,指巍峨而潔白的宮殿。試想,皚皚的白雪靜靜地落積在高臺之上,自然很壯觀。《文選》李善注引鄭玄《禮記》注云:“兩楹之間,人君聽治正坐之處。”可見“兩楹前”即皇帝的正殿之前。雪花在殿前空中飄動飛舞,景象也很美。這兩句雖說是景語,實涵“比”的成分。說詳下。

  夫用雪自喻,較易理解。其潔白晶瑩,正象征人品的高尚純潔。北國多雪,本屬自然現象;但作者為什么要寫它從陰寒幽僻的朔漠吹到帝王的殿堂之上呢?這就隱寓著作者本人的身世之感。鮑照出身于微賤的寒門,想在朝廷上占一席之地是很不容易的;正如雪雖皎潔卻來自遙遠的荒漠,不可能輕易進入帝王所居之地。所以作者于此詩的第三、四句,特意把下雪的場面安排在以帝王宮殿為背景的地方,這實際上寄托了鮑照希望躋身朝廷、與豪門權貴分享政權的理想,當然其中也不無追名逐勢往上爬的庸俗成分。但讀者從詩人以雪自喻這一點來體會,至少會感到鮑照雖“心存魏闕”,卻還沒有低聲下氣到對權貴豪門摧眉折腰的地步。

  然而這第一節只是表達了作者的主觀愿望。下面四句突然一個轉折,跌入了另一境界。即春日一旦來臨,在艷陽天氣里,只允許桃李爭妍斗勝;而這時的雪,縱使高潔得一無塵滓,也沒有容身之地了。此詩好就好在:“艷陽天”和“桃李妍”,原是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一般人心目中,它應該屬于值得肯定的良辰美景的范疇;然而作者卻把它當作高潔無滓的白雪的對立面。于是這明媚春光。桃李繽紛的場景一下子便成為名利場中趨炎附勢的象征,使讀者在強烈的對比下竟對絢麗妍美的“艷陽天”產生了庸俗塵下之感。這就是詩人不同凡響的大手筆了。正由于這樣的寫法,才更加顯出豪門權貴的炙手可熱,也自然體會到寒士階層命運的可悲和身世的凄涼。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鮑照之學劉楨,乃是形神兼備地學,學得有血肉、有筋骨。詩中所體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仍是劉宋時代的鮑照而非建安時代的劉楨。這種摹仿與學習,實際上是由繼承而求得發展,而不是照葫蘆畫瓢的每況愈下。悟徹此理,始可與言詩也已。

鮑照簡介

唐代·鮑照的簡介

鮑照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于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

...〔 ? 鮑照的詩(237篇)

猜你喜歡

彭尉焚巢二首

宋代陳造

彭家柳邊堂,江色潤書畫。

乃公根柢學,衣傳自心會。

尋芳草 本意

丁澎

嫩碧微煙籠。踏青時、芳菲誰共。繡鞋兒、卻被香塵擁。

挽不住、王孫夢。

赤岸道中呈斯遠

宋代趙蕃

小雨洗紅葉,青山舒白云。

秋風有奇處,我友得平分。

六七月之交山中涼甚

宋代陸游

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

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

送別阿嫂(1) 其二

費墨娟

送客逢春可自由,心隨湖水共悠悠。可能相別還相憶,一夕橫塘似舊游。

同郭師圣司空仲容探韻得江字

宋代馮時行

孤月流高天,分影遍千江。

我來無人境,亦復窺幽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