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貫休的詩 > 春晚書山家

春晚書山家

[唐代]:貫休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春晚書山家譯文及注釋

譯文

柴門一片寂靜屋里米飯香噴噴,農家炊煙裊裊春雨過后天放晴。

院內鮮花迷蒙山間流水清泠泠,小兒又哭又鬧索要樹上的黃鶯。

注釋

黍飯:黃米飯,唐人常以之待客。馨:香。

蒙蒙:形容雨點細小。泠泠:形容流水清脆的聲音。

春晚書山家創作背景

  貫休是晚唐詩僧,《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這組詩是他在農村為客時的題壁之作,創作時間是晚春時節,具體年份不詳。

參考資料:

1、鄧光禮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363-1365

春晚書山家鑒賞

  這首詩首頭兩句寫柴門內外靜悄悄的,縷縷炊煙,冉冉上升;一陣陣黃米飯的香味,撲鼻而來;一場春雨過后,不違農時的農夫自然要搶墑春耕,所以“柴門”也就顯得“寂寂”了。由此亦可見,“春雨”下得及時,天晴得及時,農夫搶墑也及時,不言喜雨,而喜雨之情自見。

  后兩句寫庭院中,水氣迷蒙,宛若給庭花披上了輕紗,看不分明;山野間,“泠泠”的流水,是那么清脆悅耳;躲進巢避雨的鳥兒,又飛上枝頭,吱吱喳喳,快活地唱起歌來;一個小孩走出柴門啼哭著要捕捉鳥兒玩耍。這一切正都是寫春雨晴后的景色和喜雨之情。且不說蒙蒙的景色與泠泠的水聲,單說樹上鶯。樹上鶯尚且如此歡騰聒噪,逗得小兒啼索不休,更可想見大田里農夫搶耕的情景了。

  晚春是山家大忙的季節,然而詩人卻只字不言農忙而著墨于寫寧靜,由寧靜中見農忙。晚春又是多雨的季節,春雨過后喜悅的心情是農民普遍的心情,詩人妙在不寫人,不寫情,單寫景,由景及人,由景及情。這樣寫,既緊扣了晚春的特色,又稱得上短而精。方東樹謂“小詩精深,短章醞藉”,方是好詩。這詩在藝術上的一個特色,就是它寫得短而精,淺而深,景中有情,景外有人,于“澹中藏美麗”(薛雪《一瓢詩話》),于靜處露生機。

  貫休的詩在語言上善用疊字,如“一瓶一缽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陳情獻蜀皇帝》),人因之稱他為“得得來和尚”。又如,“茫茫復茫茫,莖莖是愁筋”(《茫茫曲》),“馬蹄蹋蹋,木落蕭蕭”(《輕薄篇》),等等。這詩也具有這一藝術特色。在四句詩中,疊字凡三見:“寂寂”,寫出春雨晴后山家春耕大忙,家家無閑人的特點:“蒙蒙”,壯雨后庭花宛若披上輕紗、看不分明的情態:“泠泠”,描摹春水流動的聲韻。這些疊字的運用,不僅在造境、繪形、模聲、傳情上各盡其宜,而且聲韻悠揚,具有民歌的音樂美。在晚唐綺麗纖弱的詩風中,這詩給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貫休簡介

唐代·貫休的簡介

貫休

貫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豁(一說為江西進賢縣)人,唐末五代著名畫僧。7歲時投蘭溪和安寺圓貞禪師出家為童侍。貫休記憶力特好,日誦《法華經》1000字,過目不忘。貫休雅好吟詩,常與僧處默隔籬論詩,或吟尋偶對,或彼此唱和,見者無不驚異。貫休受戒以后,詩名日隆,仍至于遠近聞名。乾化二年(915年)終于所居,世壽89。

...〔 ? 貫休的詩(477篇)

猜你喜歡

宮人斜

明代張璨

雷霆絕響山陵起,三十六宮土花紫。

委環遺佩總成塵,一抔黃土埋艷春。

題鄧云鄉紅樓識小錄

近現代施蟄存

一夢紅樓三百年,燕京風物付云煙。憑君話舊存文獻,又見都城紀勝編。

發潭州

宋代趙蕃

人言天宇澄,政好行遠道。

秋陽既已后,朔風尚茲早。

李成寒林圖

元代黃公望

六法從來推顧陸,一生今始見營丘。腕中筋骨元來鐵,世上江山盡入眸。

林影有風摧落葉,澗聲無雨咽清流。寒驢騷客吟成未,萬壑寒云為爾留。

忍野八海詠懷

熊盛元

海底魚游樂未央,此身何啻在濠梁?遙聞尺八簫聲起,牽得鄉愁爾許長。

王逸塘五十生日

清代鄭孝胥

逸塘用世人,五十居閒地。豈無髀肉嘆,自詭時未至。

時至當云何,奈此囊底智。控弦雖不發,天下識猿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