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白居易的詩 > 勤政樓西老柳

勤政樓西老柳

[唐代]:白居易

半朽臨風樹,多情立馬人。

開元一株柳,長慶二年春。

勤政樓西老柳譯文及注釋

譯文

風中一棵枝干半枯的大樹,馬上一個多情看樹的老人。

開元年間栽種的一個弱柳,如今已是長慶二年的早春。

注釋

勤政樓:在長安興慶宮西南,始建于開元八年(720),元和十四年(819)重修。

臨風:迎風;當風。《楚辭·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恍兮浩歌。”

駐馬。唐朱慶余《過舊宅》詩:“榮華事歇皆如此,立馬踟躕到日斜。”

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年至741年。

長慶二年:公元822年。

勤政樓西老柳創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重修勤政樓。此詩作于重修勤政樓的第三年。勤政樓西的一株柳樹,是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所種,至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已在百齡上下,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愴然動懷,因作此詩。

參考資料:

1、陳志明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904-905

勤政樓西老柳鑒賞

  勤政樓西的一株柳樹,是唐玄宗開元年間(注:開元年間為713年-741年)所種,至822年(唐穆宗長慶二年)已在百齡上下,當時白居易已五十一歲。以垂暮之年對半朽之樹,詩人自然會愴然動懷。東晉桓溫北征途中,看到他昔日手種的柳樹都已經有十圍那么粗了,曾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對樹傷情,自古以來就是這樣。難怪詩人要良久立馬,凝望出神了。樹“半朽”,人也“半朽”;人“多情”,而樹在詩人眼中,也是物情同人情。宋代辛棄疾就曾寫過“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甚矣吾衰矣》)這樣情趣盎然的詞句。白居易看到這株臨風老柳就好像是出于同病相憐,為了牽挽他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才擺弄它那多情的長條。

  詩的開始兩句,把讀者帶到了一個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妙境。樹就是詩人,詩人就是樹,既可以說多情之人是半朽的,也可以說半朽之樹是多情的。“半朽”和“多情”,歸根到底都是詩人的自畫像,“樹”和“人”都是詩人自指。這兩句情景交融,彼此補充,相互滲透。寥寥十字,韻味悠長。

  如果說,前兩句用優美的畫筆,那么,后兩句則是用純粹的史筆,作為前兩句的補筆,不僅補敘了柳樹的年齡和詩人自己的歲數,更重要的是,把百年歷史變遷、自然變化和人世滄桑隱含在內,這是詩人的大手筆。它像畫上的題款出現在畫卷的一端那樣,使這樣一幅充滿感情而又具有紀念意義的生活小照,顯得格外新穎別致。

白居易簡介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猜你喜歡

宋代嵊縣令

一時分付雪兒歌。

送謝伯儀守開州

明代徐溥

賢哉三謝后,分命守開州。卓犖才聲重,循良政績優。

論交當早歲,惜別已深秋。五馬馳官道,雙旌指驛樓。

忍野八海詠懷

熊盛元

海底魚游樂未央,此身何啻在濠梁?遙聞尺八簫聲起,牽得鄉愁爾許長。

晨炊黃岡望海

宋代楊萬里

望中雪嶺界天橫,雪外青瑤甃地平。

白底是沙青是海,卷簾看了卻心驚。

鵲橋仙 七夕寄外

清代張玉珍

纖云弄巧,玉鉤低掛,又值雙星良會。鵲回露冷夜何其,述不盡、離愁無寐。

人間別后,夢沉書遠,隔斷萬重煙水。遙憐客館對孤尊,也定憶、秋來憔悴。

臨江仙 懷辰州教授趙學舟

宋代張炎

一點白鷗何處去,半江潮落沙虛。淡黃柳上月痕初。

遐觀情悄悄,凝想步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