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朱淑真的詩 > 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

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

[宋代]:朱淑真

濕云不動溪橋冷。嫩寒初透東風影。橋下水聲長。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

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譯文及注釋

譯文

潮濕的云彩凝滯不動,溪橋清冷,輕寒剛剛穿透東風的身影。橋下水發出長長的聲響,河畔的梅枝正揉和著月光發出香氣。

人愛花好似見了舊友,花與人比較起來該是俊秀清瘦。獨自一人寂寞靠著那小小的欄桿,殊不知夜深正熬受著寒冷哩!

注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薩鬘》。

濕云:天空中凝聚的濃云。

嫩寒:輕寒;微寒。

莫:同寞,寂寞。

菩薩蠻·濕云不動溪橋冷鑒賞

  上片寫橋下月夜船上所觀美景。開頭兩句,以仰視描繪之筆,烘托詞人此時此地的一種壓抑心境。“濕云不動”是指空間濕氣呈現飽和狀態,人感到胸悶,暗示著詞人的抑郁心情。而“溪橋”又是清涼的,昭示著冷天的到來。“嫩寒”剛剛穿透東風留下身影。一個“透”字,突出了詞人生活處境的嚴峻。詞人把“濕云”、“溪橋”、“嫩寒”、“東風”全都人格化了。第三、四句以俯視描繪之筆,烘托詞人此時此地由壓抑到恬淡的心境:“橋下水聲長”,寫聽覺;“一枝和月香”,寫嗅覺。由聽覺挪移到嗅覺,其間采用了跳躍和剪輯的手法,把它們連接起來的便是河畔上、高樓旁的一棵梅花樹。“和”字一出,全盤皆活了。月,本是不香的,只因花一枝揉和疊印在月兒上,花香、月香也就分不清了,給人一種寧靜恬淡的感覺。上面八種景物,構成四幅畫面,聲、形、色、味俱全,宛如過電影一般。

  下片寫河畔高樓與河下船里的情思。第一、二句用互比的手法,正面描寫船人想象中的佳人形象:“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是“人憐花”還是花憐人,是“花比人”還是人比花,全在詞人的情感中:“舊”與“瘦”。這與“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有異曲同工之妙。最后兩句側面描寫佳人的相思,實際也是東坡自己的情思:“莫憑小欄桿,夜深花正寒。”詞人運用李后主《浪淘沙·簾外雨潺潺》中的“獨自莫憑欄”和“羅衾不耐五更寒”詞句,不露痕跡,有點石成金之妙。

  全詞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比喻與通感的筆調,生動描繪了泗水上的冬夜月景,烘托了兩種相思,一樣情懷。只說“人憐花似舊”,不說花憐人全新;只說“夜深花正寒”,不說夜深人正寒。這種隱喻之筆,是詞人描寫佳人慣用的手法,值得借鑒。

朱淑真簡介

唐代·朱淑真的簡介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縣),《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郁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后,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其余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后余篇。

...〔 ? 朱淑真的詩(296篇)

猜你喜歡

寄江都路員外

唐代徐鉉

吾兄失意在東都,聞說襟懷任所如。已縱乖慵為傲吏,
有何關鍵制豪胥。縣齋曉閉多移病,南畝秋荒憶遂初。
知道故人相憶否,嵇康不得懶修書。

永州

姚佳

零陵人物望中仙,石室兵書物外天。一路花光紅不息,九嶷山色郁相連。

瀟湘夜雨憐斑竹,巴蜀春風響杜鵑。翌日紫霞鋪碧水,浯溪行盡綠楊煙。

醉呂洞賓畫

元代胡天游

碧眼朦朧,風須獵獵。一朵仙花紅襯頰,瑤池宴罷九霞漿。

人世已非唐日月,飆輪倚醉風泠泠。玉山恨不扶飛瓊,城南老魅爾何物。

十六字令 其二

清代洪炳文

簾。一幅湘紋壓小檐。微雨度,響戛玉鉤尖。

和王德和知縣謁蕭千巖韻二首 其一

宋代袁說友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上巳宴集懋社十二首 其四

清代瞿士雅

酒滿金船花滿枝,年年高會趁花時。

鶯啼燕語芳菲節,春水晴山祓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