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岑參的詩 > 高冠谷口招鄭鄠

高冠谷口招鄭鄠

[唐代]:岑參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高冠谷口招鄭鄠譯文及注釋

譯文

說好了今天前來拜訪你,現在卻只看到空空的書齋,而不見你的身影。

這時傍晚的雨剛剛停歇,山澗的花兒更顯嬌美,水潭邊的樹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籠罩中倍感暖意。

門前的小路已長久沒有人跡,只有成群的鹿兒快樂地玩耍。

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氳的霧靄中,恭候你的歸來。

注釋

鄭鄠(hù):作者友人。

空齋:空屋。

澗花:山澗里的花。澗,指高冠谷水。暮雨:傍晚的雨。

潭樹:水潭邊的樹。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門徑:當門的小路。

山靄(ǎi):山上的云氣。氛氳(fēn yūn):云霧朦朧貌。

參考資料:

1、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53-154

高冠谷口招鄭鄠創作背景

  此詩可能寫于岑參隱居終南山時。開元(唐玄宗713—741年)后期岑參隨兄至長安求仕不成,便隨兄長來到山水秀麗的高冠峪中,置業并建起了簡陋的別墅草堂,耕讀于此。他的朋友鄭鄠隱居在高冠谷口,相距不遠,時相過從是情理中事。此次到谷口來招邀朋友,卻不見人影,有感而作此詩。

參考資料:

1、謝楚發.高適岑參詩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1:153-154

高冠谷口招鄭鄠鑒賞

  此詩前兩句“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點明事由,作者來到高冠谷口來拜訪朋友,卻只見空屋不見人影。大概正因為未見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風景和幽靜的環境。“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云”,山澗的花在暮雨之中紅艷似火,潭邊的樹為春云籠罩暖意頓生,著實迷人;“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門前的小徑人跡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來鹿群,何其幽靜?!耙律雅c枕席,山靄碧氛氳”,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霧彌漫侵吞,他的樂于隱居之情溢于言表。

  從“谷口”、“澗花”、“暮雨”、“潭樹”、“春云”、“檐峰”、“鹿群”、“山靄”等意象,可以看出鄭鄂居住地雖然偏僻幽深,卻環境優美、高雅、溫馨而富有生機,又人人跡稀少和霧氣氤氳中可看出鄭鄂是隱居山中,過著恬淡閑適生活的隱者。

  此詩頗見出岑參寫景繪物的不俗功力。詩人藝術嗅覺的靈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獨特的意蘊,于此詩中得到很好的展現,同時也表現出詩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審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構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潛評其“工于烹煉”(見《唐詩別裁》卷十),甚是。全詩優美清幽的環境刻畫,滲透著詩人對田園野趣、隱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這種情感又不露聲色地隱含在詩人對自然風光細致獨特的描寫中,這又是岑參詩歌的特色之一。

岑參簡介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猜你喜歡

呈無示和尚

宋代釋了樸

赤腳波斯入大唐,一家有事百事忙。

而今四海清如鏡,率土普天歸我王。

疊韻酬洗奕倩

明代湛若水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讀楊范甫蟄盦詩草,戲題四律 其四

華蘅芳

芙蓉湖水膩如油,多少詩人作冶游。燈火萬家星拱極,笙歌幾處客登樓。

采菱北郭煙波暮,瀹茗西神木葉秋。無怪閑情拋不脫,眉如纖月月如鉤。

從美人家折得桃花一枝歸供膽瓶

清代孫原湘

折得天臺頂上枝,爭開已近十分時。祇緣來自傾城處,頓覺生成絕世姿。

物但關情皆可愛,事真入手不嫌遲。人間多少嬌紅色,不種伊家不耐思。

重九日復偕諸子登惠山再疊前韻

清代薛錦堂

隨行齒已壓同班,選勝林泉石徑環。扶杖曲腰難戲馬,迎風破帽怕登山。

袒肩羅漢原無我,證果菩提尚有閑。咫尺蓬壺游不盡,說經何必度函關。

贈海城王令公五首 其三

明代釋函可

天明野外勸農回,又向城頭辟舊萊。才欲關門看宋拓,忽聞吏報老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