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高適的詩 > 送楊山人歸嵩陽

送楊山人歸嵩陽

[唐代]:高適

不到嵩陽動十年,舊時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復見,三十六峰猶眼前。

夷門二月柳條色,流鶯數聲淚沾臆。

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陽路,惟余眷眷長相憶。

送楊山人歸嵩陽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不到嵩陽轉眼過去十年,從前隱居的心事已經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見,少室山的三十六峰還在眼前。

夷門的初春二月柳條泛綠,流鶯數聲令人熱淚沾衣。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來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陽路,只留下無窮眷念長久回憶。

注釋

楊山人:具體事跡不詳,李白亦有《送楊山人歸嵩山》詩,寫的應是同一人。嵩陽:隋唐時縣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時期改稱登封(今屬河南)。

動:近。

心事:指欲隱居嵩陽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謂不能實現。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猶眼前:依然還在眼前。

夷門:戰國大梁的城門。在今河南開封縣城內。戰國時魏國的賢士侯贏為夷門監者。

流鶯:鶯鳥。流,謂其鳴聲圓轉。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權統治。

眷眷:同睠睠,反顧的樣子,表示心里顧念很深。

參考資料:

1、周蒙,馮宇主編.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2: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08:620

2、呂樹坤,徐潛選注譯.新編·注釋·今譯唐詩一千首: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7.01:102

送楊山人歸嵩陽創作背景

  從詩中“夷門二月柳條色”一句,可以推斷出這首詩寫于大梁,因為夷門是戰國時代魏國都城大梁的東門。至于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不同說法。有人認為作于天寶三載(744);有人認為李白與高適兩首同題詩,都是天寶四載(745)五月后所作。茲從天寶四載之說,但從詩中的“二月柳條色”推斷,此詩應是在該年春二月左右所寫。

參考資料:

1、劉常編著.高適:五洲傳播出版社,2008.07:43-47

高適簡介

唐代·高適的簡介

高適

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 ? 高適的詩(216篇)

猜你喜歡

雪后

許月卿六

雪瀏瀏時逢曉日,水粼粼處識春風。

天公留取峰頭雪,與作人間別樣春。

送龍門宗人殿鳳山始祖墓還里

明代何文繪

衣冠禮拜出名家,嶺海重開寶樹花。聚會獨逢清夜月,淹留卻憶舊時華。

銀河遠帶龍潭水,霄漢光浮鳳嶺霞。回首故鄉思雨露,年年三月泛仙槎。

襄陽公宅飲

唐代孟浩然

窈窕夕陽佳,豐茸春色好。欲覓淹留處,無過狹斜道。
綺席卷龍須,香杯浮瑪瑙。北林積修樹,南池生別島。
手撥金翠花,心迷玉紅草。談笑光六義,發論明三倒。

疊韻酬洗奕倩

明代湛若水

長嘯聲聞塞兩間,紛紛萬有到來閒。淹留廿載成何事,空載大江明月還。

早春游沔陽舟發漢上口占

清代張問陶

客里重為客,饑來百事非。一舟如許大,三匝竟何依。

欲死悲囊粟,無才負布衣。春鷗吾愧汝,清遠背人飛。

九日追和虞太史韻東徐僉憲叔明

劉崧

莫嘆飄零萬里身,尊前相見即相親。黃花翠竹來江外,紫蟹銀魚出海濱。

雁度石門云氣近,烏啼金井露花新。不辭令節成歡醉,總是登高能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