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蘇軾的詩 > 浣溪沙·菊節

浣溪沙·菊節

[宋代]:蘇軾

縹緲危樓紫翠間,良辰樂事古難全。感時懷舊獨凄然。

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不知來歲與誰看。

展開閱讀全文 ∨

浣溪沙·菊節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九月八日,是蘇軾與楊繪(元素)分袂時寫下的別情詞。蘇軾因對杭州的依依不舍和對楊繪人品的敬佩、贊賞以及出任州官的喜悅,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葉嘉瑩主編,蘇軾詞新釋輯評 上冊,中國書店,2007.1,第250-252頁

浣溪沙·菊節鑒賞

  作品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一是以樂景寫愁情。開端“縹緲危樓紫翠間”一句,寫紫氣升騰的青山中間隱約可見的高樓,這種神仙洞府般的美景作了餞別宴會的自然背景(略帶人文色彩),然而“感時懷舊獨凄然”,詞人在這離別的時刻,禁不住感嘆時光的流逝,懷念值得回首的往事,獨自傷心起來。顯而易見,這是以樂景寫愁情。詞人面對使人快樂的美景尚且有“凄然”之感,可以想見離別時悲傷情緒的濃重,是收到了雙倍的藝術效果的。

  二是富于理趣。這首小詞就有三處表現出哲理意趣。第一是上片的“良辰樂事古難全”一句,實際意思是說,天下良辰(美好的時光)、美景、賞心、樂事,這四者自古以來就是難以同時存在的。這里“良辰”涵蓋“美景”,上承起句而言;“樂事”涵蓋“賞心”,轉出下句悲傷之意。雖有現成出典,卻從詞人的親身體驗出發,表達了自然與人生的高度和諧的境界(具有共時性)不可多得這樣的感喟,還是耐人尋味的。第二是過片“璧月瓊枝空夜夜,菊花人貌自年年”兩句,寫對別后歲月的想象,同樣運用了有關語典。前一句以“璧月瓊枝”狀寫美的境界,以“夜夜”形容時間的漫長,而由于不能與友人相聚,佳境也無法共賞,詞人用一“空”字表達了物是人非的深深遺憾;后一句以“菊花”與“人貌”對舉,其實是“歲歲相似”與“年年不同”相形,或者說是以花開依舊來反襯人貌已非,從而深化了詞人的人生感慨。第三,是篇末推想“不知來歲與誰看”。這里的“來歲”應指來年今日,所“看”的對象則包括開頭所寫的自然美景,也包括過片寫到的“璧月瓊枝”這種美的境界。而冠以“不知”二字,便傳寫出人生無常(由時間的推移引起人事的變化)、佳期難再的唱嘆,

  總之,這首小詞在抒寫離愁別緒的同時,也寫下了詞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某些哲理性思考,而又不失詩的韻味;雖然調子低了一些,留下了佛家思想的痕跡,能給人以豐厚的啟示。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蘇軾的詩(2851篇)

猜你喜歡

舊有歙硯雅宜墨鑱賤號于陰以亂亡去十余年

元代艾性夫

冰蠶吐絲寒玉蒼,老龍磨角玄云香,

半生食汝充饑腸。正爾悒悒傷弓亡,

感懷詩二章(奉使中原署館壁)

唐代韓熙載

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舉目無相識。
金風吹我寒,秋月為誰白。不如歸去來,江南有人憶。
未到故鄉時,將為故鄉好。及至親得歸,爭如身不到。

追贊耿侍御年伯

明代畢自嚴

大夫矯矯龍鵠姿,才華氣節傾當時。惠文柱后豪右避,埋輪都下豺狼悲。

一朝南巡持繡斧,風凜霜冽和甘雨。明有法度幽鬼神,寧能希指濫網罟。

將冠

程濱

似見咿呀初學步,誰知冠禮竟加余。春秋鑄就慵疏性,辜負家藏幾柜書。

聚景園

宋代高似孫

翠華不向苑中來,可是年年惜露臺。

水際春風寒漠漠,宮梅卻作野梅開。

古有採鞠茱萸篇而無一語及淵明長房舊事鞠茱

宋代楊冠卿

落英拾秋鞠,委佩紉芳蘭。

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