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王國維的詩 > 臨江仙·過眼韶華何處也

臨江仙·過眼韶華何處也

[清代]:王國維

過眼韶華何處也?蕭蕭又是秋聲。極天衰草暮云平。斜陽漏處,一塔枕孤城。

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崢嶸。紅墻隔霧未分明。依依殘照,獨擁最高層。

臨江仙·過眼韶華何處也譯文及注釋

譯文

轉眼之間青春年華就已經流失,落葉蕭蕭寓意著秋天地來臨。天邊的草已經枯黃了,連著天邊的云。夕陽西下,陽光從縫隙中照入,拉長的塔影斜靠在遠方的城樓上。

自己孤獨地站在荒郊寒風中,有話卻不知道該對何人說,猛然回首,遠方的皇宮峻立著。紅色的宮墻在迷霧中看不清楚了,站在落日余暉中,看不清這一切,只緣身在高處。

注釋

過眼韶華:在眼前經過但很快就消失了的春光。

蕭蕭:風雨聲成草木搖落聲。秋聲:秋時西風作,草木零落,多肅殺之聲,曰秋聲。

極天衰草:直到天邊的枯草。

漏處:指光線透出的地方。

枕:臨,靠近。荒寒:荒涼寒冷。誰語:沒有人可以交談。

驀(mò):突然。崢嶸:山勢高而陡。

依依:依戀不合的樣于。殘照:落日余暉。

參考資料:

1、王國維.誰道人間秋已盡:人間詞·人間詞話[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2、王傳臚.王國維與人間詞[J].四川:四川大學學報,2002:12(7).

臨江仙·過眼韶華何處也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創作是王國維在蘇州任教時所作,詞中雖有“宮闕”、“紅墻”等語,但應該不是指北京,因為這首詞屬《甲稿》,發表于1906年4月,而王國維此時初到北京,與詞中秋天景色描寫相違。

參考資料:

1、葉嘉瑩.王國維詞新釋輯評[M].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6:6-10.

臨江仙·過眼韶華何處也鑒賞

  這雖然是一首以寫景為主的詞。但開頭兩句卻是意味深長的低慨嘆。“韶華“和“秋聲”有一個鮮明的對比:“韶華”是“過眼”的韶華。而且是“何處也”;“秋聲”是“蕭蕭”的秋聲,而且是“又是”的再一次到來。“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春去秋來本是自然的規律,但春天為什么總是那么虛幻那么短暫,而秋天為什么總是那么現實那么難以逃避。這兩句,以極簡潔的筆法拉開了“悲秋”的序幕。

  “極天衰暮云平”和王維《觀獵》的“回看射雕處,千里暮云平”有些相似,一樣是詩中有面。那畫面的下部是枯黃色的無邊衰草,上部是暗紅色的一天亂云。夕陽染紅了地平線上的云彩,從云層縫隙中灑出的霞光給那“一塔”和“孤城”的剪影勾出金色的光圈。這是一幅很有氣勢的橫幅畫面。“斜陽漏處,一塔枕孤城”,那“漏”的金光云氣、“枕”的居高臨下、“一塔”和“孤城”的肅靜沉寂,在秋的荒寒和暮的昏暗襯托之下,透出了一種莊嚴肅穆之美。天地的寥廓,愈發襯托出人的渺小;天地的永恒,愈發襯托出人的無常。王國維則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孤獨寂寞——“獨立荒寒誰語”。這一句在這首以寫景為主的詞中,是意味深長的。“誰語”,是“向誰訴說”。顯然作者有許多要說的話,但實際上卻一句也沒說。因為這里并沒有一個理解他和傾聽他的對象。他只是回過頭來繼續寫眼前景色,于是這些景色突然之間就似乎有了一種“造境”的迷離恍惚之致。

  “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崢嶸”兩句,在格律上有些問題。按照格律,此一體的《臨江仙》下片重頭,也應是前邊七個字后邊六個字,如魏虔取《臨江仙》上片開頭曰,“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下片開頭曰“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平仄格式完全相同。而王國維這首詞上片開頭是“過眼韶華何處也,蕭蕭又是秋聲”,下片開頭卻是“獨立荒寒誰語,驀回頭宮闕崢嶸”。這是不合格律的。在《人間詞》中,不合格律的地方并非只有這一處。

  “驀”字強調一種突然產生的感覺。“宮闕崢嶸”,是指“孤城”中的“宮闕”。它雖然在紅墻和煙霧的籠罩之中,似乎有些虛無縹緲,卻仍然顯得高峻偉岸。而且,夕陽的那最后一點光線始終在宮闕“最高層”徘徊不去,似有依依難舍之意。這首詞的上片和下片都是遠望,都寫到斜陽下的景色。但比較而言,上片的寫景是比較客觀的。而下片的寫景則展開聯想。“宮闕”、“紅墻”、“高層”這些詞語涉及到一個王朝。而那“紅墻隔霧未分明”,一方面是說紅墻和紅墻中的宮闕看不清楚,一方面也可以說紅墻中的某些事情外邊的人粉不清楚。比如,窮途末路的大清王朝還有沒有轉機,中國的未來向何處去。這一切,當時都在未知之數,所以是“未分明”。至于那“最高層”的宮闕,它可以象征皇帝,可以象征清王朝,但也可以象征作者的某種理想。

王國維簡介

唐代·王國維的簡介

王國維

王國維(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漢族,浙江海寧鹽官鎮人。清末秀才。我國近現代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

...〔 ? 王國維的詩(136篇)

猜你喜歡

畫梅為章次公成之題四首 其一

曹家達

鶴唳四山應,花開月有棱。朔風殘臘鼓,微雪上元燈。

沙磧晨逾靜,煙光夜不凝。待招仙子下,遠在最高層。

送文上人游臺蕩

宋代釋普度

文彩全彰拄杖頭,吳山楚水興悠悠。

江聲一夜催行色,踏斷石橋方始休。

黎城至潞城作

清代申颋

昨夜山風急,吹葉驚客館。晨起聞雨聲,未覺妨游覽。

荷笠出孤村,行行雨漸緩。山峰與云峰,出沒渾不辨。

回鑾奉皇太后進宮之作

弘歷

展豫巡嵩洛,回鑾奉壽康。三呼遐算祝,九曲瑞符彰。

不狩安知外,惟勤所戒荒。鳳樓五云表,藹藹萃千祥。

奉和劉泗英四十六歲生日感懷即步元韻辛巳

近現代常燕生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

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洞山十詠 其八 透瓶泉

元代岑安卿

崖陰滴珠璣,清蓄鮫人泣。瓷罌汲新寒,滿貯歸須急。

外滲如方諸,中乾匪人吸。君看鉛汞流,金鐵猶漏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