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

首頁 > 詩文 > 納蘭性德的詩 > 菩薩蠻·榛荊滿眼山城路

菩薩蠻·榛荊滿眼山城路

[清代]:納蘭性德

榛荊滿眼山城路,征鴻不為愁人住。何處是長安,濕云吹雨寒。

絲絲心欲碎,應是悲秋淚。淚向客中多,歸時又奈何。

菩薩蠻·榛荊滿眼山城路譯文及注釋

譯文

偏僻之地,荊棘叢生,滿眼荒蕪,讓人心生蒼涼。南飛的征雁,亦不會因時常觸動人的思鄉愁懷而停歇。眺望遠方,視線落處,涼云冷雨,故園遙不可及,更在遠方的遠方。

愁思縷縷,心欲碎。清淚,似是為悲秋而灑。人在他鄉,更讓人淚流不止。然而,即使返家之時又能怎么樣呢。

注釋

菩薩蠻: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溪碧》,雙調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

榛荊(zhēn jīng):荊棘。

征鴻:即征雁。多指秋天南飛的大雁。住:停歇。

長安:借指北京。

濕云:謂濕度大的云。

絲絲:謂細雨如絲。

參考資料:

1、汪政,陳如江編注.誰念西風獨自涼 納蘭詞:山東文藝出版社,2014.08:第22頁

2、(清)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10:第58頁

菩薩蠻·榛荊滿眼山城路創作背景

  張草紉《納蘭詞箋注》載:“詞中有‘淚向客中多,歸時又奈何’之語,當作于妻子盧氏去世后不久。盧氏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產后病故。”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納蘭性德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5:第35頁

菩薩蠻·榛荊滿眼山城路鑒賞

  上片開篇便展現出一派荒蕪之境,容若于孤城之外,萬山叢中立馬遠眺,濕云吹雨,暮靄沉沉,不見鄉關。“榛荊滿眼山城路”說的是行役途中所見,山城遙遙.滿眼荒蕪頹敗之景,荊棘一樣的植物在這城邊的行軍道上顯得格外刺眼。忽然從遠天傳來斷斷續續的幾聲嘶啞的雁鳴,在絲絲雨聲中.它們只顧前進,倏忽間就飛向遠方去了,像那斷雁前來,卻不為愁人暫住片刻,那為何還有“鴻雁傳書”的古語。上片集中了山城、荊棘、征鴻、濕云、冷雨這些意象,極力渲染出旅人的苦悶,想必不過是自己一廂愁情,更無處安放罷了。前路未知,雨還是絲絲縷縷,越加覺得寒冷,但歸處又在哪里。

  下片抒情,悲秋更兼鄉愁,承轉啟合中納蘭表現出不凡的功力,把上片末句中“寒雨”與自己的心緒結合起來,自然道出“絲絲心欲碎,應是悲秋淚”的妙喻。俗話說:“睹物恩人”。出門在外的行役之人、游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納蘭此處也是如此,看到那斷雁遠征,奔赴遠地而不知暫住。寒雨絲絲,想來自然成了悲秋之淚,凡所苦役沿途所遇景物,都被蒙上了一層淺淺詩意的惆悵。想到此處,不覺黯然淚下,發出“淚向客中多,歸時又奈何”之嘆。容若的抒情,是層層遞進而又曲折婉轉,最后也沒有直說更深的愁是什么,留給了讀者無限的想象。

納蘭性德簡介

唐代·納蘭性德的簡介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1655-1685),滿洲人,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其詩詞“納蘭詞”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特殊的生活環境背景,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使其詩詞創作呈現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流傳至今的《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富于意境,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

...〔 ? 納蘭性德的詩(218篇)

猜你喜歡

述懷五詠 其一

劉麟

今我樂矣,敘舊以賢。瞻彼明德,不以厥年。生事匪多,尺宅寸田。

暮色惟瞑,返照復鮮。君子保終,夕厲愓然。載我玄酒,踐彼初筵。

唐槐

弘歷

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

夢園菊離離起而有感

明代佘翔

白水塘邊舊草萊,十年三徑鎖蒼苔。寒花解得人歸意,昨夜分明入夢來。

曉發沙城由東山間道薄暮始達宣府

李時勉

仆夫促嚴駕,曉發鑾輿先。避彼雞鳴道,迂回由東山。

山險歷層疊,路狹經萬盤。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題鄭侍御藍田別業

唐代張喬

秋山清若水,吟客靜于僧。小徑通商嶺,高窗見杜陵。
云霞朝入鏡,猿鳥夜窺燈。許作前峰侶,終來寄上層。

壽歐子建六十初度時方應試棘圍

明代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

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